在《好父母的说话之道》一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父母对孩子童年的意义,不仅是给他们提供温暖的家,还包括守候在它的中心,随时准备聆听孩子,并愿意与孩子交流。
父母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难以预料影响。
高超的沟通方式,能让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不当的遣词用句,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心寒。
孩子普遍讨厌父母说这5句话,要是你经常说起,一定要留意。
在《父母对话青春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初一的儿子房间突然传来闷响,妈妈连忙跑去看怎么回事,发现儿子把书包摔在地上。
妈妈看到这情形,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
儿子气呼呼地说:“不用你管!”
妈妈急了,跟他说:“有什么事也不能摔书包啊。”
儿子这才道出实情:“老师就知道留作业,到明天天亮都写不完。”
听了儿子的话,妈妈来了句:“我早跟你说放学就抓紧时间写,磨磨蹭蹭到现在,写不完怪谁呀。”
这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两人又互相呛了几个回合。
儿子更加不开心,大声嚷嚷着:“就知道叨叨叨,走开,不用你管。”
这位妈妈的本意是关心儿子,没想到却给儿子本就焦虑的心,又增添了新的烦恼。
作家金惟纯曾说过:“千万别再说‘早就跟你说过了’,尤其是对孩子和员工。”
为什么呢?
因为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证明自己是对的。正因为对方没有听话,所以现在出错了,有种推卸责任的意味。
这样甩锅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浇灭对方的热情,打击对方的自信。
下次,不妨把“我早就说过了”换成“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家庭氛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博主@郑念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同桌看她长得有些胖,就给她起外号,叫她“猪八戒”,还怂恿其他同学不要跟她一起玩。
每次下课看着其他女孩子一起跳皮筋时,郑念就特别羡慕。可等她跑过去时,大家又不理她。
她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于是回家跟爸爸诉苦,没想到爸爸只是轻描淡写来了句:“哎呀,这点小事有什么好生气的!”
那一刻,郑念觉得爸爸一点也不理解自己,也不爱自己,为此难过了好久。
从那以后,她变得愈发孤僻,不在任何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身边也没有特别亲近的朋友。
有时候,父母眼里不足挂齿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可能至关重要。
要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情绪,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孩子的生活,只会和孩子渐行渐远,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研究显示,人的情绪和大脑前额叶关系密切。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这个区域发育比较慢,所以需要通过强烈的情绪来表达情感。
父母该怎么对待孩子的情绪呢?
关键是倾听,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支持的、看见的,让他们知道父母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
哪怕这么做无法改变现状,但他们的内心会更有底气和安全感。
“你看看你们班某某多厉害,看看人家成绩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