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从过度养育开始(4)

树木的茁壮成长,需要历经风吹雨打。

孩子的成才也是如此,爱而不包办,帮助而不干预,适度养育,孩子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为人父母,我们在日常的养育中该如何把握这个“度”,给孩子恰如其分的支持,避免孩子变成“盆景儿童”呢?

心理学家朱迪斯·洛克博士用培养植物作为类比:

比起精心照料,过度保护,树木更需要风吹、日晒、雨淋,才能长出更为结实的枝干和更发达的根系。

放到教育上,就是削减过多的付出,把孩子推出去磨炼,建立自信、抗挫力、共情力、自我调节能力、独立能力,才能向下深扎大地,向上枝繁叶茂。

1.自信:筑牢孩子成长的基石

自信,是独立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有个14岁女孩,独自飞行27个小时到美国留学,到了后却被告知15岁以下不能单独出行,被扣留。

她没有向父母求助,而是向警察解释并证明自己是来读书的。

最终事情完美解决。

而女孩之所以敢自己独自出国,独自解决问题,就在于自信。

从小,父母总是鼓励她去尝试,去体验,让她相信自己可以挑战一切。

所以,我们要多允许孩子探索,相信他可以,而不是他把保护在温室里,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才能无惧困难,一路前行。

2.同理心:提高社交能力

孩子是群体性动物,学会与人相处,是孩子必修的一门课。

研究表明,同理心是情绪发展和成功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共情力和社交能力成正相关。

拥有同理心,孩子才能更好地与同伴相处,从而走进并融入社会。

所以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回应孩子,让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