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市场为何频频暴雷(5)

CiCi介绍,正规研学旅行要跟学校合作,“学校会联系当地的文旅部门购买服务,老师负责出课程,旅行社提供旅行服务,同时双方一起打磨课程。”

但在这个暑期“暴雷”的研学产品,多数是指这三类以外的研学旅游,即既无学校背书,也无正规研学基地的参与,而是由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旅行社、教育机构甚至个人推出。

究其原因,虽然有专家认为,研学资质最重要的是旅游资质和教育资质,这两项缺一不可。但钟晖介绍,“(在当前监管不明确的前提下)做研学没什么门槛,只要具备旅行社资质、有产品研发能力、有团队就可以。”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多个部门曾就研学旅行规范发布相关文件。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并明确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负责“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研学旅行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并提出“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结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寓教于游。”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但上述文件并未明确市场行为下的中小学生研学产品规范。

魏巴德提到,2022年9月,人社部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在新增的158个职业中,研学旅行指导师位列其中,“研学旅行指导师是放在‘教育服务人员’类别里的。”在魏巴德看来,目前针对研学旅行的管理,从顶层设计角度存在一些分歧,“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研学旅行归属在教育服务方面,或许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