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考家长的忠告:最后7天,考爸考妈要学会骗、装、狠 !(3)

突然出现焦虑情绪,烦躁不安,甚至表现为腹痛、腹泻、头痛、背痛、肩膀痛等,这都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两天的“节骨眼”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需要胆大心细,并且学会分辨病情。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指出,焦虑情绪引起的疼痛一般位置模糊,定位不清,与典型的躯体疾病不同,缺乏其他伴随的症状(如发烧等)。此时家长一定要稳定沉着,而且要“狠”一点,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配合”孩子马上去医院,而是需要“话疗”,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其情绪稳定下来,能够顺利参加考试。

对此,杨霞有亲身体会,她在微博上说:同事的外甥去年考大学,临考前一天晚上给我打电话,说感觉自己全忘了,紧张、焦虑,看书看不进去。我建议他放下电话出去拍球300下、跳绳300下,一边快走一边拍球走30分钟。次日他正常去考试,结果考上中山大学。

杨霞说,对于已经突然出现考前焦虑表现的考生,甚至出现一些看似严重的身体反应,只要不是突发疾病,家长都要“硬”起心肠,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去锻炼和劳动,从而帮助他们放松大脑、转移注意力。

考生类型:敏感紧张型

应对招术:聋哑术

临考时间:考试中

“装” 聋作哑不问考情

中科院心理所专家曾连续4年跟踪全国200名高考第一名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考生考试中的心理状态;第二位是考生考前心理状态;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因素。

考生的心理状态很微妙,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家长表现出来的对待高考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

杨霞说,孩子最需要的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因此,家长需要有平和心态,无论是真的还是装的,都要给孩子展现“平和”对待这场考试的样子。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