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才培养成效,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是保证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也是助力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政策要求与新一轮评估导向,探讨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质量监测体系及其在增值评价探索中的应用。
自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高校研究生院/处关注的核心工作。从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生评估导向来看,各类评估均强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更加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对不同学位类型和学科的分类评价,关注全过程监测,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作用,进而通过外部评估进一步强化高校教育质量的自我评估,服务研究生培养的持续改进,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升,助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改革。
全过程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首先从质量监测的关键环节来看,高校要严抓研究生入学、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监控,跟踪评价贯穿入学、在校、刚毕业及中长期职业发展各阶段,覆盖高校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各工作环节。从研究生教育的利益主体来看,高校基于在校生、毕业生、导师、督导专家、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培养评价机制,考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高校可以通过收集在校生、导师、督导、应届生、校友、用人单位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监测数据与认知反馈,构建生源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相结合的全过程监测体系(见图1),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全过程、全周期跟踪监测,帮助高校诊断培养问题,完善内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