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要。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单一重复的工作性质、偏低的收入以及教师主观方面等原因,大多数教师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在自己的工作中很少感受到快乐与幸福,以至于工作热情不高,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职业倦怠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是学校和教师自己本身需要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中明确指出: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2022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再次向各省(区、市)发出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有人大代表建议在公众场合实施教师优待方式,建立教师出行“绿色通道”,在教师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给予优先通行的礼遇,教师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观看各种演出以及旅游景点门票免费或优惠制度。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必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但依靠这些政策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还远远不够,只有让老师真正并不断感受到教育带给自己的是快乐和幸福,有了这样的心理体验,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会有内驱动力,然后有情怀、有激情并富有成效的工作,从而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常规考核制度,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考核,往往疲于应付,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者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不过分强调用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以使教师“松绑”、“减压”。学校要尽可能规避与教学工作、教师专业成长无关的其他工作。学校在常规检查中要优化考评制度,尽可能科学化、校本化、人文化;要创新检查评比方式,不一定每一次都由教学管理者来考核评比,可以是师生问卷调查,可以是教师之间互评,这样相互借鉴和学习,反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常规工作。学校要控制检查频数,注重检查结果运用,一次检查是一次交流,更是一次促进。这样既可以改进教师常规工作,又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践行“双减”政策,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