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恶性循环!为何学霸不在县城上中学了?

“近年来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优质生源不断流失,教育质量不断下滑,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局部出现了‘县中塌陷’现象。”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案关注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

提案调研了某省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没有在当地高中读书的,而全市中考前100名的学生,能留在市一中就读的也只有个位数。

数据的背后,是近10年来,不少地方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出现了高中跨区域招生现象,这一现象,随着各种新体制学校的扩张而愈演愈烈。当然,也出现了毛坦厂中学模式,但它的成功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这些省会或地级市的“超级中学”,在招生上的高歌猛进,逐渐形成对优质生源的“虹吸效应”。中考考得好,就一定要去省城或地级市的好中学,不在家乡的县级中学上,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思维。以前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现在是“鸡窝留不住金凤凰”。

“学霸”们不愿意留在县域中学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小故事就能说清楚。

六年前,我一个小镇青年,从县城出发,发奋图强考进了一线城市的大学,却发现来自于县城的同学,少之又少。而在大学新一轮的学习中,来自更好中学的同学们操着流利的英语口语,对几乎没怎么受过考试以外其他英语训练的我,形成了“降维打击”。

无论是上好大学的概率,还是为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县域中学的教育质量都和大城市的“超级中学”相差太大,学生和家长自然知道怎么选。

县中衰弱,受害的还不是飞走的“金凤凰”,而是留在县中学习的其他同学。全国政协委员、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示:“好的教育生态,不应是一个学校站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而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