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恶性循环!为何学霸不在县城上中学了?(2)

据统计,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学生,如果“好苗子”都去了大城市的中学,少了优质生源对中学教学质量的带动作用,剩下留在县乡的学生必将面临教育质量下降的窘境。

为了解决跨区域生源流失的问题,多地教育部门出台不允许生源异地就读的政策,但往往收效甚微。首先各级政府制定的关于跨区域招生的规定,往往局限在当地,对于大城市高中跨区域招生行为约束力不强。

其次,很多学校、学生、家长抱着一种“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的心态,无论如何也要去大城市的高中就读。

教育资源集聚大城市,难以下沉,才是背后的根本问题。前几天,深圳某中学录取不少来自于清北高校甚至是剑桥、牛津的教师。与此相对的,则是某些县域中学“一师难求”。招不到好老师,就吸引不来好学生,深陷优质教育资源流失与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的“负循环”。

说到底,“县中塌陷”的原因还是地方教育的“地基”没有打牢,教育资源下沉亟需政策倾斜。提高县级普通中学教师的待遇水平和评级优势,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采取网络授课、对口支教等措施都是题中之义。利用好政策引力和资源反哺,才能改变区域教育公共政策失衡的现状。

让“县中”留住优秀老师、优质生源,通过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才能改变千万县城学子的命运。特约评论员陈禹潜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