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上好课的二十条核心建议(2)

课堂:不是演教案,是真互动

5.用3分钟导入抓住注意力,别绕远路

好的导入就像小说开头,要一秒入戏。历史课讲“商鞅变法”,可以先问:“如果老师现在宣布‘谁能在10分钟内背完这篇课文,就免掉一周作业’,大家会信吗?两千多年前,有人用一根木头撬动了整个国家的变革……”3-5分钟精准切入,比10分钟无关的故事更有效。

6.提问时,多问你怎么想,少问对不对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不对?”“这个公式是不是这样用?”这类问题只会让课堂变成集体附和。换成“你从哪句话看出了作者的心情?”“如果换个数字,这个公式还能用吗?”,才能听到学生真实的思考。

7.当学生卡壳,别着急救场

有人回答不上来,别急着叫另一个学生。可以说:“你刚才提到的这个点很关键,再想想,和我们上节课讲的XX有没有关系?”用“搭梯子”的方式引导,比直接给答案更能保护表达欲。就像学骑车时,扶一把比直接代骑更能让人学会。

8.让每个学生都有被看见的机会

别让课堂变成优等生秀场。设计分层任务:简单的问题留给害羞的学生,有挑战的任务交给活跃的孩子。比如语文课分角色朗读,让平时不发言的同学读旁白,外向的同学演对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发光。

9.群答时,多听不同的声音

学生集体回答“是”或“对”时,别急着往下走。追问一句:“有没有人有不同想法?哪怕只觉得‘有点不对劲’也可以说”。曾经有个数学老师,因为学生一句“我觉得这个算法有点麻烦”,意外引出了更简洁的解题思路。课堂的精彩,常藏在少数派的声音里。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