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零零碎碎地请假,家长就觉得,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什么意义呢?这么耗着,大家都难受。你要是不想上学,干脆我就给你办休学手续,就别去上学了。
在家长眼里,只有好好上学和不上学两个选择,没有中间状态,没有其余选择。
但是,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孩子即使嚷嚷着不想去上学,即使总是请假,但他还是在想办法去学校,他还没有放弃努力。
但是家长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看到了请假,就开始谋划出路。这实际上把孩子的劲给泄了。
孩子还没说放弃呢,家长就先放弃了。
有的孩子本来还在纠结挣扎,被家长这么一拉,顺势就退回到家里。
你以为退回家里孩子就舒服了?你以为给孩子换个赛道就解决问题了?不是的。
他内心的纠结挣扎、迷茫、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依然存在,这些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在他心中翻腾,让他无法走出家门,无法融入新的环境。
心理现实没有变,外在的现实再怎么变,也是治标不治本。
也有的家长说,我不给他泄劲,我也各种鼓励他,但没用啊。
是的,很多家长也不是一上来就给孩子泄劲,在这之前,也是各种鼓励、做思想工作。
但问题在于,家长的鼓励往往是在头脑层面,是各种道理、劝说,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
厌学问题的关键是在关系层面,在感受层面。 而不是在现实层面、头脑层面。
我们不能只顾在现实层面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习在心理层面化解问题。
那我们要怎么做?
思路是:我们要练习着从感受层面、关系层面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