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维度,9个指标,评价一节课(2)

2008年上海十位校长到加州理工学院考察,参观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室。上课过程中,学生头上戴了一个像帽子一样的仪器,老师在电脑屏幕上点到谁,就能知道那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他的思维是空白的、困顿的,还是非常活跃的、流畅的,马上就能看出来。

研究发现,课堂上什么时候学生思维最活跃?什么时候教学效率最高?辩论的时候。

——当孩子和老师进行辩论时,他会把大脑细胞全部激活,想方设法地战胜老师。所以他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学效率也相应最高。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故意地留一个破绽给学生,让学生跟他进行辩论。一辩论,学生就充分活跃起来了。

3个维度,9个指标,评价一节课

2

看:关注课堂上的3个细节

1、关注思维方式

很多数理化老师都是这么上课的:先讲定义、定理、公式,再带学生解例题,解完例题再做作业。公式、定理是一般规律,具体题目即个别现象,由一般到个别,就是演绎法。

如果你永远使用演绎法教学,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高分低能。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公式,才能去解决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问题;面对新的问题,学生永远无法去解决它。

芬兰一位数学教育家说过:“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鸿沟填平。”

有位数学老师喜欢采取归纳法进行教学,他从一个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归纳出一般定义;然后再对照书本的定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最后给学生许多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判别,由一般再回到个别。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要让孩子面对生活、面对现象,而不是直接面对公式。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