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部县城引入公益素养教育的十年探索(2)

学校看得到对比,开设梦想课班级的学生有了显著的不同:更自信乐观、更热爱课堂、更积极探索、更勇于发言、更具有自我意识。此后,梦想课程作为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在韩场学校全面铺开。

“农村的孩子腼腆,没接触梦想课前,看到‘冒凶气’的体育老师都埋着头走,上课点名都挡着脸。但现在,看到老师会热情打招呼,甚至冲过来提醒,‘刘老师,今天我们班有一节绘本课,你别忘记了’。”刘佳笑着摇头,现在她去校外开会培训,要先给学生请假。这是翻转的变化。

“我们学校除了读书声,还要有歌声和笑声。”吴威说,实践见证下,韩场的教师们越来越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和培养一个身心健康阳光积极的学生,对教育的价值可能是一样大的。”

种子落地生根。在这九年里,刘佳点燃了大邑许多师生,也切身理解了“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的课程核心。以自己的体会,她还加了一句,“结果比成功更重要”。

正向循环下,韩场已培养出2名三星讲师、12名二星教师以及35名一星教师,其事迹在《时代教育》杂志上专题刊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诗句让刘佳感触颇深,“一个教师的力量渺小,但会因为有梦、有爱,变得不凡。因为梦想课程,我发展了、走出去了,我也希望其他老师一起成长。”

带大邑县的孩子“去远方”

对于四川特别偏远的阿坝州或甘孜州来说,城乡差距带来的冲击也许并不大,即使偏居一隅也有一方天地。可对于大邑的孩子来说,都市繁华看似一步之遥,但现实中,又很远。

前两年,大邑韩场镇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去远方”项目,到成都研学旅行。当汽车行驶在高架上,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对着高架桥,发出连连惊叹。这让车上的老师倍感惊讶。

“我们以为我们的孩子还是算处于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的郊县,这些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都见过,但是事实是他们还是感到陌生和新奇。”吴威说,“这件事给我们不小的警醒,我们的孩子虽离城市只有四五十公里,但信息和认知还是很闭塞,也少有机会离开家乡。”

在外自我介绍时,大邑的师生会说自己来自成都大邑,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和成都这座城市的联系微弱,依然是普通的乡村老师和普通的留守儿童。这是大邑的许多孩子和教师共同面临的成长的困境。

因此,对于大邑的师生来说,梦想课程中的《去远方》,是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的宝贵机会。这门课要求五至九年级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以4-6人为小组做出一份7天外省或1-2天本地的研学旅行方案,掌握基本出行技能。

不同于单纯的“外出旅行”,要做出细致可行的方案,历史、地理、财经等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自然贯穿其中。比如,前期的资料搜索与梳理、学会有效地讨论、准备各类突发状况、锻炼资源协调能力、树立面对问题的信心,在团队协作中增强责任感,还有培养财产和权责意识。这些能力和生活经验,会是孩子们最有价值的收获。

北街小学的孩子们在上《去远方》课程

北街小学的孩子们在上《去远方》课程

刘刚说,原来学校也强调要让学生树立理想、有目标,但落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上大多比较空泛,而《去远方》课程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先引导学生看到远方,同时教会他们只有思考全面、积累才干、充分准备才可能一步步到达。

2022年,真爱梦想联合上海盘京公益基金会特别组织的“去远方”大邑专项,拿出20万元资助20支队伍在成都周边开展研学。苏家学校的两支队伍,去了乐山和三苏祠。

黄小燕说,每个团队拿着5000元总经费,自己划定分工、管理支出、安排日程、食宿、交通,每天晚上还要复盘,“学了就能用,回来可高兴了。”

今年的5月底,大邑两个学校的2名老师和8名学生还到上海参加了“滑雪营”,不仅学了滑雪,还逛了迪士尼。至今,通过“去远方”项目,大邑的孩子已经前往北京、深圳、厦门、重庆、上海、广州等地参加梦想旅行团和去远方活动20余次,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足迹。

“孩子们只有看得见更明确的远方,才能知道脚下的路怎么走。”杨明勇表示,“甚至不用多讲,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面对新冲击后,孩子自然会思考形成新的观念和格局,才会付出行动,为憧憬的目标去奋斗。”

神奇体育课,少上一节可不行

春夏之交的下午,大邑北街小学的操场上,有人在练跳绳、有人在打篮球,而体育老师何燚正带着三年级的学生上着运动梦想课。

“快乐运动,健康成长!”课前课后,响亮的童声高喊口号并整齐击掌。首先,何燚带着学生做了组正向、侧向的行进练习作为热身。考虑到阳光猛烈,他把网球专注度练习改为了一系列敏捷圈上下肢练习和障碍栏架奔跑,以及紧凑的团体接力,最后带着孩子们拉伸放松。动作和器材看似简单,实际运动量和锻炼效果却不容小觑。

整堂课中,何燚关注着学生的表现,总能及时保持互动。特别的是,在做完一组加速跑后,每个学生都会跑到何燚面前和他击掌。原来,这“有爱”的一幕也是他在运动梦想课中摸索出的经验。“折返跑中容易产生碰撞,引导侧方同向的击掌,一是让孩子享受运动的快乐和自信,二也能确保有序通过。”

常见的体育课少不了先跑两圈,之后不是发个球练习,就是机械跳绳或索性自由活动。而运动梦想是一门设计理念先进的综合体适能课程,何燚介绍,它更系统、更贴近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规律。课上,要求教师讲清楚每个教学环节针对身体哪个部位、锻炼哪种素质,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认知,不会过于强调动作的技术划分,而倾向让孩子在练习中去感知和掌握。

北街小学的体育教师何燚是全国最早的二星运动梦想教师之一

北街小学的体育教师何燚是全国最早的二星运动梦想教师之一

何燚认为,传统课堂最亟缺的是对孩子内在需求的激发。他的办法是,针对一项器材,丰富动作内容,并设计由易到难的坡度,让孩子发现自己在某一些方面的短板,从而针对性地练习改善。

拿网球抛接练习手指灵敏性举例,可以从双手、单手到翻掌接球,再到两人互动。这种递进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趣味,也可以弥补常规体育教学在稳定性、协调性、专注度等素养培养上的不足,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肌肉保持动作稳定。

此外,放松拉伸的花样也多了起来,不再是一尘不变的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转关节、拍大腿……何燚教孩子用扩胸加抱腿、屈左腿伸右手,帮助整个身体打开。

体育课不再那么单调了。除了内容,运动梦想课用到的器材也同样新颖百变——标志桶、标志碟、平衡半轴、弹力带、沙球……“孩子会很期待这节课玩什么,一节课过得很快。”在韩场教运动梦想课的刘佳说,以前体育课经常一个班至少三四个请病假。如今,不仅占课会遭到学生反对,要是缺了一节,还会被投诉。甚至,体育老师在学校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对于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担忧普遍存在。在何燚的这节课上,不少学生出现了“同手同脚”的状况。“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孩子是缺乏方位感和肢体控制力的,只是平时看不出来,一做动作就暴露。”

刘佳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一年级的学生进校体测,最简单的仰卧起坐,有的一个都做不起来,但上了一学期的运动梦想课后,“噌噌噌40个满分达标,连着跳绳全班也都顺利通关。”

2021年,韩场引进运动梦想课后还结合其理念,在三到六年级进行模块化教学,由此,获得了县里教学目标考核的一等奖。具体做法是,固定一节课让整个三年级一起上体育课,依据篮球、足球、体能三项,分成3个基础班和3个进阶班模块锻炼,经常组织班级打联赛,定期轮转。结果发现孩子们的体测成绩“腾腾往上涨”。刘佳的女儿也是受益者,从四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从1米55蹿至1米7;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质体能水平都明显拔高。

县教育局也看到,孩子们真的在变化。

外显的,是体质体能层面。大邑体育教研员杨明勇介绍,从数据上,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几年大邑县的合格率一直持平或高于成都市,而且优良率每年在递增。“以前20分钟的升旗仪式要晕倒几个学生,现在就算改成一个小时都倒不了”,刘佳笑言。

而今年,在四川凉山举办的梦想足球夏令营里,刘佳、何燚带领的由韩场学校和北街小学组成的队伍获得了季军的好成绩。同时,北街小学的跳绳队连续第三年斩获大邑小学生跳绳比赛一等奖。在何燚的带领下,这支队伍还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跳绳比赛一等奖,并以一分钟310个的成绩创大邑纪录。其中,都汲取了运动梦想课的训练理念和技术。

内化的,是精神人格层面。体育教人强身,也强心。杨明勇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身上展现出不怕犯错、敢于比赛的朝气和锐气。“跌倒了没关系,爬起来我再接着跑、接着跳。”

这次北街小学的女足队获全县冠军,“这些女孩没有在外培训过,胜利怎么来的?”何燚也归功于拼搏精神,“一方面是天生身体素质较好,性格开朗胆子大,不怕做任何动作,而关键的另一方面是队员全场40分钟从头到尾跑下来,有机会就敢上去抢。”

刘佳带着学生们在玩网球和平衡半轴(00:59)

刘佳带着学生们在玩网球和平衡半轴(00:59)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