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部县城引入公益素养教育的十年探索

“学生十有七八是留守儿童,老师平均年龄快到53岁,成绩每年县里倒数,又没有足够办学资金,我们学校该怎么往前走?”

2020年下半年,在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影子校长”计划上,四川省大邑县苏家学校刚上任的校长黄小燕提出了心中的苦恼。

四川是中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成都,已成为西部城市的一大标杆,而50公里外的大邑,则是另一种样貌。

大邑县隶属成都,但GDP常年在20个区县里位列末尾,存在感一直不高。“距离上说远,离成都也就半小时车程,何况又建了高铁;说近,我们又被看作成都外的‘三圈层’,总体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距大,随之也导致教师动能和心态上多少受影响”,大邑县教育局副局职干部刘刚说道。

这里的困境好比“灯下黑”,在成都的光芒下,现状易被高估,形成隐形匮乏,更需要关注。

而这样一个教育基础薄弱的县城,近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教育挂牌督导创新县”“四川省教育先进单位”“成都市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进程有目共睹。

背后的突破口之一,是大邑选择了长期与致力于素养教育研究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深度合作。

十二年间,大邑全县34所学校已建立梦想中心教室47间,培养梦想教师近400名,实现了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梦想中心”项目全覆盖,充分借助公益的力量织起了一张有活力的素养教育生态网络。

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如何创新推进教育观念变革?如何良性、高效地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带动整体教育水平?乡村教育如何走出发展的多元性?四川大邑摸索出的经验,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后进生”的实力逆袭

九年制的苏家学校,处在大邑的城乡结合部,师资和生源算不上理想。

校长黄小燕四十岁出头,务实敢干、雷厉风行。“大邑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留守儿童。因为离成都太近,父母外出务工方便。乡镇上留下80%都是贫困家庭和留守的孩子”,她说,“他们没有条件走。”

三年前,刚到苏家的那学期,一个班有18个孩子要她签字办转学。“五六年里陆续换了5个校长,学生和教学骨干流失,行政团队最年轻的就是我,成绩又常年垫底,师生都像是看不到希望。”很多人给黄小燕打电话劝她不要接,她没放弃。

上任没多久,她就赶上了真爱梦想的培训,和来自全国各地的6位校长前往上海平和学校跟岗一周,听课取经。结果受到的启发,远超预期。

打开了眼界和思路,回来之后,黄小燕没有“天天逼分数”,而是结合本地实际抓住了办学的一根“魂”——劳动教育。

“我们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和人家比,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学校旁就是有名的蔬菜基地,又有优质的水源。没有经费,黄小燕就号召学生从家里带上树苗、种子、泥土,在校园里开辟蔬果地。很快,校园里的南瓜、辣椒、西瓜、草莓全都长了起来。“假期里,孩子们自己收玉米、做豆腐、做西瓜冰粉,开心得不行,还把辣椒带回家分享。”

第二年,黄小燕又把烧大邑招牌菜之一的“柴火鸡”作为劳动课程的升级版。她想,“将来孩子回乡没工作也多个谋生技能。”低年级的家长也被邀请参与进来,用“烹饪一道菜”加强了家校联动的纽带。

今天种地、明天煮菜、后天清扫。随之而来的改变让小燕校长欣喜:一来学生既增强了动手能力又训练了思维,二来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三来激发了积极与自信,尤其不少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找到了成就感。“现在我们学校的孩子笑脸太多了。早上背着书包来学校,都是一蹦一跳地进教室。”

早在2011年7月,苏家学校就建成了全县第一间“响当当的”梦想中心教室,开展素质教育尝试。

教育空间改变教育关系。新教室空间配色多彩明亮,组合桌椅方便小组讨论,更集图书、多媒体设备于一体,让人耳目一新。“学生上这个课特别兴奋,有些不愿上课的孩子都会早早去梦想中心教室提前坐好”,黄小燕说。

大邑县银都小学的梦想中心教室

大邑县银都小学的梦想中心教室

以这里为起点,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梦想老师。他们走出去后,成为了新学校梦想中心的骨干。正在大邑潘家街小学教语文的李艳就是其中之一,像种子,在新土壤中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和教育者。

“没想到课还可以这样上。”她回忆起刚接触梦想课程时,有趣又充满创意的互动式课堂样态让师生都感受到了别样的知识和体验。

在梦想课上,打破填鸭式教学,课程有意图、有意趣、有意义;学习是源于内心、自主建构、合作分享的;在梦想课上,教师以“引导员”取代“教导者”,充分尊重孩子,倾听不同意见,赞扬优点,不对孩子做定性评价,让孩子有发挥想法和优势的空间。

就这样,苏家找准了切入点,全校的心气被提了起来。这两年,不仅把劳动素养教育做到全省有名,学校初三全科的一次性合格率也从原来的38.8%提升到超60%,今年更是达到71%,属全县的首例。让黄小燕大呼意外的还有学校竟然连续两年获得全县年终目标考核一等奖;2023年的期末测试成绩也从垫底跃升了十个名次;更直观的,学生不仅没少还在增加,尤其初中,每学期至少10人选择回流,初一的入学率提升到136%。

高质量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让孩子“眼里有光、脚下有路”。与真爱梦想结缘,让黄小燕从理论到实践,更深层理解了素养教育的价值。如今,她的办学思路更加明晰。“好生源往城里走了一波,往县城又走一波。大多优秀的孩子都已经挑出来了,其实乡村学校更多是在培养社会的基础性人才,所以我们更该多注重孩子品行的端正、身心的健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将来积极自信地做喜欢的事,也能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有趣又充满创意的互动式课堂让大邑师生都感受到了别样的知识和体验

有趣又充满创意的互动式课堂让大邑师生都感受到了别样的知识和体验

读书声外,也要有歌声和笑声

经各方多年努力,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教学物质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教育观念的落后、思维的束缚、能力的缺陷,显得隐蔽又难一蹴而就。补上素养教育的短板,重要且紧迫。

大邑建县1500多年,从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到三国遗踪、刘氏庄园……形成了儒、释、道多元融合的文化底蕴。孩子们对家乡有多少了解呢?一开始,大邑韩场镇学校副校长吴威给学生上梦想课中的《家乡与社区》,发现长到十岁、十五岁,孩子们大多却从未认真关注过家乡的好风景,说不出饮食文化和习俗传说。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2版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颁布之后,课堂教学也倡导从“知识本位”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那么,素养何以在课堂生成?真爱梦想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全人为目标来实施素养教育,以合作、体验、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与基础教育国家课程结构化互补。目前,基金会为学校提供了38门课程,以造就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健全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也正是大邑孩子们的切实所需。为此,大邑县教育局编制了《选课指南》,多元的梦想课以不同素养为侧重,给予课堂勃勃生机。

例如,零花钱有多少购买力?手机支付有哪些风险?怎么乘坐无人售票的公交?社交平台里的信息能不能相信?《规则与我》《理财》《思维导图》等课程教会乡村学生了解社会如何运行;《反校园霸凌》《梦想舞台》《女生素养》等课程关注学生的情绪智能,学习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而未来能做什么?怎么达成?《去远方》《共创成长路》《职业人生》等课程帮助学生确立志向、规划路径。

“通过梦想课程的引导,孩子们被压抑的思维打开了。因为平时的教学更多重视考什么、怎么考,而没有鼓励学生去了解自己、留心生活,其实长远来说,这些比分数更重要。”吴威感叹,在狭义上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升学,但是孩子们都应该通过教育的熏陶和引领,让生命变得更宽、更厚、更精彩。

在大邑,也有明显的城乡差距。

县教育局团委书记杨明勇观察到,梦想课程对农村孩子的助益特别大。“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出去过、能触及到的教育资源也少,素养课中的新鲜元素对他们的思维和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认为,留守儿童实际最缺乏的是自信,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引导,内心压抑、自卑、抗压能力弱,加上家里祖辈管不住,大多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不佳。然而,在梦想课上,他们得到了更多信任与理解,从艺术、体育、人文等多个角度,为心灵打开了一个放飞的窗口。

每周五在学校的子龙剧场,大邑县子龙街小学语文老师、真爱沙龙秘书长杨佳开设了《梦想舞台》课程,把语文与戏剧表演相融合。

“梦想课程真的是可以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环境。”在她看来,《梦想舞台》能帮助孩子解放天性,多维度地理解世界。“很多孩子不敢回答是因为不知道老师要什么答案”,杨佳说,“可在梦想舞台上,没有桌椅,没有标准答案。慢慢地,孩子得到了肯定就不再怕出丑,学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才会涌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她记得特别清楚,刚带毕业班时有个孩子小宇(化名)天生一条腿残疾,又因为成绩留了级,经常遭到一些同学的欺负。加入剧场小组后,小宇也放不太开,可经过一段时间对声音、台词等表演的接触,他主动要求在艺术节课本童话剧里饰演大魔王。

“这个角色的设定很张狂,语调痞痞的,结果小宇表现得特别棒”,杨佳兴奋地说,“校长都惊讶于这个孩子巨大的转变。敢登上舞台,能在全校面前接纳自己、表现自己,很不容易。”

类似的故事在大邑的学校中还有很多。“教育者可以更以人为本。”越深入梦想课程,杨佳越发现“忽略成绩后,其实每个孩子都怀有天赋,只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罢了”,而梦想课为孩子们创设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被看到、被认可、被治愈。

从大邑韩场镇学校的梦想中心教室望出去,是一片辽阔的麦田。全校1600多人,是大邑农村学校综合排名常年第一的“排头大哥”。

2014年开设至今,梦想课程成为了韩场的一张名片。而学校的体育教师、德育主任刘佳是那个“点燃者”。

在大邑,遇到了任何关于梦想课程的问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她。不管电话消息多迟多晚,刘佳都来者不拒、资源共享。她教老师们在梦想课中找到常规学科的共性来结合,例如在美术课中加入《身边的大自然》,既不增加负担,又能提升课程质量。

助人者自助。帮助的人越多,她自己也成长得飞快。9年前,刘佳还是个“小白”,梦想中心怎么建?课怎么上?从写申请、量教室,到规划、刷墙、布置物资,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把基金会的客服电话打成了“唯一所有客服人员都认识的老师”。

回想过往,高瘦的她笑容灿烂。起初,要上梦想课得和其他老师温言商量:能不能拿一节课做试点?还经常遭到拒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们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就想上梦想课,就换成班主任主动来找我,说给我们班安排一节吧!”

韩场镇学校体育教师刘佳是那个“点燃者”

韩场镇学校体育教师刘佳是那个“点燃者”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