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自然是当年未来班与谷建芬老师的友谊故事。李镇西展示了谷建芬的班歌手稿和几封来信,磁带里响起三十多年前全班齐唱《唱着歌儿向未来》的歌声。
如今未来已来,现场全体学生起立,再次唱响了班歌。那天乐山的气温大概在35度以上,阶梯教室坐了三四百人,李镇西的衬衣早就湿透了,空调制出的冷气完全被现场的一阵阵热浪和感动所淹没。
李镇西对乐山一中的这帮学生说,教他们班那会儿是最不成熟的时候,可学生们笑着说“我们是你的初恋啊”。李镇西与“初恋”再续前缘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成都玉林中学,那是李镇西从乐山转战成都后的第一站。当年李镇西是两个班的班主任,教着三个班的语文课。
成都玉林中学“吃醋了”,他们表示李镇西也应该在自己的学校上这“最后一课”。一周后,李镇西赴约,还在现场和同学们聊起了爱情。
李镇西说自己一夜没睡,给学生们翻出了各种“老古董”,但他不知道学生们也提前准备了生日蛋糕,当时距离李镇西的生日只差几天了。在这样一个“最后一课”的现场,百人齐唱生日歌,李镇西又和他的学生们共写了一段童话:“每天与孩子一起编织故事就是教育。”
李镇西从来不认为教师的成功是靠荣誉堆叠成的,教师的荣誉应该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甚至哪怕是素昧平生的学生,“我不是李老师的学生,可是十几年来我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一位从山西赶来的老师抢到话筒如是说。
这是一场有些特殊的退休仪式,但李镇西在现场不承认自己退休了:
“退休这两个字只是形式上的,接下来,我该做什么还是会继续做下去,你们放心,教育路上不会少了我。”
“镇西将军”
李镇西退休前曾担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武侯实验中学的真实状况,因为李镇西对外明确表态,谢绝一切校内的参观考察活动。
这是一所以当地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学校。李镇西的想法非常简单直接,就是要把学校定位成普通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武侯实验中学里的苏霍姆林斯基雕像
因为学校就在家门口,李镇西主张“教育生活化”。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镇西就把语文课搬到了菜市场、岷江边、油菜花地里,然后带着学生上街找错别字,做各种社会调查,36年的教师生涯,李镇西始终让教育扎根在脚下。
李镇西笃信这样的教育才是活的,才是自由的。时任总理温家宝曾如此评价李镇西的教育实践:“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
2018年退休之后,李镇西开始用更多的精力打理自己的“镇西茶馆”,公众号也成了他继续思考平民教育的主阵地。“镇西茶馆”除了主打教育感悟,也有像唐山打人事件、二舅、李易峰之类的社会热点,偶尔,李镇西也发点“春天里不辜负每一轮太阳”之类的个人日记。
不过真正让李镇西赢得网友们喝彩的,还是他仗义执言的犀利文风,几乎每一篇文章下面都有这样的评论:李老师你可真敢写!
比如他曾在成都开往郑州的高铁上写过一篇与某地教育局长的对话。据这位教育局长透露,当地县委书记决定拿出几百万把本县中学最好的学生送到省城最牛的中学代培三年,以实现本县考上清北的“零的突破”。
教育局长称赞这位县委书记有教育情怀,但李镇西却直言这是典型的政绩工程:就算有考上清北的,也只和那几百万有关,而跟这个县的教育质量完全不沾边。
两个人争辩了几个回合,局长以“考上清北孩子的父母会感谢县委书记”作为总结陈词,李镇西只能闭口不再谈。李镇西用“对牛弹琴”形容这次对话,并在那篇文章的结尾写道:“这些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和教育局长是可耻的。”
当年在农场当知青的李镇西清楚的知道教育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1977年的那个初冬,因为母亲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睡着了也会笑醒”,李镇西每天早上6点摸着黑开始背书,寒气从窗户缝里进来,手一会儿就能冻僵。
后来李镇西把小心翼翼启开的装着录取通知书的信拿给母亲看,母亲不是“笑醒”,是哭了。如今母亲过世已经13年了,当年母亲在动乱时期受迫害连夜出逃,去成都“告状”一个多月才终得返乡,而成都也成了李镇西后来定居的地方。
李镇西一辈子扎根在父母养育自己的土地上,这位教育界的“镇西将军”对圈子里的假大空深恶痛绝,所以你可以在他的公众号里看到大量这样的内幕:
比如某位喊出“三年打造名校”口号的校长,在各地宣讲如何培养考上清北的学生,结果就有老师私下告诉李镇西,原来那几个清华北大是学校动员统一复读,不但免去学费生活费,还特别发放奖学金,一年后,这些回炉的学生里总有几个能考上的,学校再花钱买几家媒体,“名校”就这么诞生了。
李镇西就这样一面在教育圈里打假,一面却公然教基层教师如何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差事和与教学无关的摊派,李镇西的原话是“该抄袭就抄袭,该马虎就马虎”。
也正因为隔三差五就有大尺度的言论出现,留言里的争议声音也不小,不过李镇西与他的粉丝们向来约法三章:只要不是人身攻击的谩骂,任何留言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展示前100条。
喜欢与人论战的李镇西经常“得理不饶人”,比如有篇公众号的标题就叫“如此逻辑,你脑子怎么了?——读镇西茶馆某些评论有感”,但即便是如此雄辩的李镇西,去年底开始玩抖音却因为不适应新的平台生态而惨遭“群殴”,最后又不得不退回到公众号向粉丝们诉苦。
“为什么不少粉丝不敢转发我的文章”,“为什么我的许多朋友有微信却从不发言”……这是典型的李镇西式的标题,他其实知道答案,他喜欢自问自答,所以他主动把拷问的活儿留给自己,比如“是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为什么有的老师恐惧自由”。
去年8月的一篇题为《过去的教育很简单》的文章里,李镇西将40年前的教育与现在做了一番细致的对比,他感慨教育现在不堪重负恰恰是因为很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所以在这个双减的年代,李镇西呼吁首先应该给教育本身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