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里最敢说真话的"镇西将军",8年输出600万字,你敢看吗?(2)

“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

李镇西读到这里直接猛的站了起来,结果头撞上了白炽灯,灯盏剧烈的摇晃,周围的影子开始摇晃,整个屋子仿佛都跟着在旋转。李镇西说这就是“陶醉”的感觉。

这是李镇西第一次意识到还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上世纪30年代的老布尔什维克,穿越半个世纪成了这个中国小伙子的精神导师。

那段日子,李镇西不止一次的感觉,整个宇宙只有他自己在和那位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中学校长对谈。

迷恋上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不但搜刮到了各种著作,没日没夜不分地点的读,他甚至搞了个“以权谋公”:

李镇西当时是乐山一中教工团的支部书记,他“下令”从天津人民出版社邮购了20多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多年以后李镇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叫《给中学生的一百封信》,这个书名的出处一望便知。

刚工作的那几年,李镇西除了出手打过学生,还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河边摔跤,在草坪斗鸡,在山坡野炊……后来有一位副主任提醒他:“你毕竟是老师,要注意形象。”

教育圈里最敢说真话的镇西将军,8年输出600万字,你敢看吗?

倔脾气的李镇西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变本加厉”。后来的暑假,李镇西直接带着学生把云南、贵州、重庆这几个周边省市都逛了一遍,回来领导又是一顿狠批:“带着学生游山玩水,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完全不负责任!”还有老师讥讽他“就为了显摆自己爱学生”。

再次陷入郁闷的李镇西,还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里找到了安慰。在《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里,作者讲了一段自己带着学生在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划船游玩的故事,而其中有一段自白与李镇西再一次的“时空交错”:

“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生笔耕不辍的李镇西,数十年后再谈起书里的这段文字,还是觉得词穷,是那种被文字击中之后无以言表的感觉。

他只觉得像是被苏霍姆林斯基拍着肩膀说,“小伙子,你没错”。在后来许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里,李镇西始终告诉学生,真正的阅读就是作者与读者“互相照亮”。

当年那个被照亮了的李镇西,从参加工作到后来女儿出生,连续五年寒暑假,都要安排一次与学生的旅游,比如站在黄果树瀑布之下被淋到全身湿透,比如穿上铁钉鞋冒着风雪爬上峨眉山之巅,比如在风雨里跋涉八个小时钻进瓦屋山原始森林……

李镇西喜欢和学生风雨同舟、相依为命的感觉,甚至许多后来的人生境遇,都是那些无所畏惧的孩子赋予的。

未来班与实验班

1983年10月的一天,在乐山一中初八四届一班教室里,李镇西正跟同学们商量大事。

李镇西带的这个班叫“未来班”,“未来班”这个名字是同学们自己起的,象征着班级里的生机勃勃。李镇西和学生们打算在1984年新年到来之际搞一个“未来班”成立大会,为此他们拟了班训,设计了班徽班旗,还写了班歌歌词,现在就差最后一个谱曲的工作。

这时有学生提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我们请谷建芬阿姨谱曲吧!”班上瞬间沸腾了,但李镇西的第一反应是完全不可能:像谷建芬这样的大作曲家,该有多忙?

但是学生们恳求李老师一定要试试。后来班长执笔写好了一封给谷建芬阿姨的信,李镇西也在信里附言:“谷老师,如果您能为我们的班歌谱曲,这对于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树立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将是很有意义的。”

起初李镇西甚至不知道这信应该往哪儿寄,但他一番推理之后感觉寄到音乐家扎堆的单位不会错,这封写着“北京《歌曲》编辑部转谷建芬同志收”的信就这么飞去了北京。二十几天后,谷建芬的亲笔回信着实让李镇西不敢相信。

“来信收到,为孩子们写歌是我们的职责……我给你们写的歌太少了,这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谷建芬分别给孩子们和李镇西回了两封信,不但承诺一定把曲子谱好,更邀请了一生挚友词作家王健(王健老师2021年7月逝世,享年93岁)对班歌的歌词做了修改。

后来李镇西的孩子们不但在全校师生面前高唱了这首《唱着歌儿向未来》,那年春天,孩子们还收到了谷建芬寄来的51个文具盒。谷建芬在这次的来信中将全班50名学生的名字一一注上,并特别嘱咐其中一个文具盒是给李镇西的。

教育圈里最敢说真话的镇西将军,8年输出600万字,你敢看吗?

李镇西说自己跟谷建芬没有私交,他只是被谷建芬那种优雅而朴素的人格境界所折服。过去三十多年,李镇西只单独拜访过两次,就在去年,李镇西领着一批学生又去了一趟谷建芬的家,一转眼当年那些叽叽喳喳的孩子都已年过半百。

这次见到谷建芬,李镇西感觉老师不如从前健谈,毕竟已是87岁高龄,但哪怕是她端坐着静静聆听孩子们长大之后的故事,李镇西感受到的也是一种“圣洁而亲切的光”。

在谷建芬的伴奏之下,李镇西和学生们唱了几支歌,回想当年,谷建芬笑着反问李镇西,“你怎么就想到要我给你写歌呢?”

教育圈里最敢说真话的镇西将军,8年输出600万字,你敢看吗?

李镇西一五一十的回答,言语间又有些自豪。李镇西总爱说自己被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注视着”,后来这个注视者的名单又特别加上了谷建芬。说起来李镇西与谷建芬的这段不是师生胜似师生的渊源,还要拜当年那帮学生的怂恿所赐: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汲取到力量与勇气的李镇西,在1995年做了一次大胆的教育实验。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