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有些在国内随便就能上岗的工作,在德国则需要三年的职业培训,比如在药店工作的员工、装修工人、理发师等。
在这种优质职业教育的土壤里,哪怕不上大学,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歧视,如果期待享受生活,并不想要参与管理人才的竞争,大部分人都只要接受职业教育就能找到赖以生存并具有保障的工作。
国内很多人瞧不起职业教育,主要还是因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和教学质量没有保证,让雇主对职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缺乏信心,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如果未来政策能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其实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更好配置,减少内卷化的无谓竞争和低效努力。
焦虑是这个时代的通病,焦虑的背后是每个人期望被尊重并有价值地生活。如何让所有劳动者都有尊严地活,高中技校各有通路可以走,让劳动真正成为一件光荣的事情,才是我们应该注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