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成功后的风险:十年后,那些好工作还存在吗?(6)

去年中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6个新职业,包括数字管理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等,这些职业也都是因为人工智能而产生的。

这些“新领”岗位处于不断增长之中,而且大部分处于空缺状态。美国光是制造业就有200万个职位空缺。

与传统的蓝领工作相比,“新领”工作技术要求更高,薪酬也更高,但是不需要大学学历,只需要通过职业培训即可上岗。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新领”职位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生,现在社区学院的学生中有12人中有1人以前获得过学士学位,这些就业不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一到两年的学习,获得某种技能的证书,然后进入“新领”领域。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估计,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2022年全球将出现1.33亿个新工作岗位;麦肯锡公司断言,2030年多达8.9亿个新工作岗位会出现。

那么,这些新出现的工作最终会抵消或者超过那些消失的工作吗?

“悲观派”的代表是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斯蒂芬·霍金,他们担心聪明的机器将战胜并替代人类。“乐观派”的代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 Daron Acemoglu 和波士顿大学的Pascual Restrepo 这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创建更多的新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技能

如何让孩子们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呢?

“悲观派”和“乐观派”一致同意: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还不能复制人类的情感,无法替代客户关系、商家谈判等深度人际沟通;也无法复制人类思维中难以捉摸的部分,例如复杂状况的判断和决策、创造性思想。人类要获得跟人工智能的竞争优势,最有价值和最为关键的技能是社交和创新能力,这比名牌大学和考试成绩更能带来成功。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