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的双轨制困局:学术事业与生意如何兼得?(3)

理顺双轨制是门艺术

兼备事业与生意的双轨制平台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特色。更大程度而言,这种双轨制是平台型企业的宿命。特别是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表现出鲜明的基础设施化的趋势和特征,并且出现排他性的垄断趋势后,生意的逻辑就会遭到公共设施属性的反思。

在中国语境下,这种反思尤为特殊。知网内在的双轨制不仅涉及企业属性,也是关乎中国特殊的社会心理。这种矛盾心理表现为:一方面,实用主义倾向下,早期人们认可知网的商业模式——数字化的文献中心极大满足工具理性,知识经济的也契合商业潮流,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另一方面,重义轻利的集体记忆不可忽视。这种不仅体现为类似“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抑或“为往圣继绝学”的名言中。而且,特定的事件会激发集体意识,采取行动,维护学术为公的初心。譬如,近年来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作者主动维护版权。

一些企业做出积极回应,强调公益属性。比如欧洲学术出版公司采用的分级开放获取措施,把一些社会价值巨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甚至,也出现了免费存放论文的学术社交网站,如researchgate,通过广告盈利。

近年来,随着对清华紫光等校企和腾讯等相关民企的治理,出现一种新的趋势:淡化生意属性、回归公共属性。微信已经开放外链,部分替代知网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已经运营,知网的改革还有多远?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