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反思!施一公院士:“如果当时不依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择课题,也许我可以做更重要的课题”

“学霸”的反思!施一公院士:“如果当时不依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择课题,也许我可以做更重要的课题”

直面“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之问”,承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任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能够做什么?

今天上午,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致远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论坛”举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结合西湖大学的办学经验,同时分享自己成长经历。他的“反思”,也给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思考。

施一公分享了洛克菲勒大学和以色列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不过,在他看来,“虽然大家都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我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没有一定的模式科研照搬的,只能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探索。”“创新,其实需要一个文化氛围;如果没有文化氛围,即便大学的科研院所设计各种创新培养模式、课程等,都很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他看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于解决几个重要问题:

如何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

如何真正去改革招考选拔机制,鉴别拔尖人才;

如何打破现有的学科专业设置限制,鼓励学科交叉;

如何真正鼓励多元差异的共存,因为多元差异是创新的源泉;

如何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高校如何赋予院系更多自主权,教授更多自主权,真正从底层推动培养模式创新。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