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原生家庭决定论”是扯淡?

现在假设你是一位中学校长,学校正在招聘老师,有这么一位老师的简历进入了视野:

他今年32岁,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个帅气小伙;

他毕业后曾短暂创业,但两次都因为没有吸引到足够的资金而全部失败;

之后拿到教师资格证,进入一所中学教数学,很快做到了学科带头人的水平;

背调显示,这位老师性格有些古怪,前同事普遍反映跟他比较难共事;

有学生家长反映这位老师讲课语速太快,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

也有家长说,孩子特别喜欢这位老师的讲课风格,换这位老师教数学之后成绩提升明显;

这位老师在此之前已经换过3所学校,他在任何学校都没有任教超过3年;

据调查,但凡这位老师带过的班,平均数学成绩一定是全年级最好的。

你看,这是一个特点非常鲜明的候选人,咱们概括一下大概是:业务水平过硬,但是软性的方面不太好管理,而且好像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在哪儿都呆不长。

那么现在,作为校长的你该怎么决策呢?

为什么“原生家庭决定论”是扯淡?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关于信息复杂性的情境,你要做一个决策,摆在你面前的信息一定是指向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方向。

尼克·查特在他的代表作《思维是平的》一书中就探讨过类似的问题,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总是会选择其中一部分信息,然后忽略另一部分信息,然后自己编一个有逻辑的故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补。

一个最大的误解是,人们会以为当自己在一堆信息中选择了一部分,然后做出了一个决策,这个过程是理性的,其实,我们只能管这个叫情感体验。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