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了扒藤校的录取数据,才发现留学风向真的变了(4)

在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中,“是否契合学校文化”长期以来是一条隐性的评判标准。而现在,它已经延伸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能不能真正受益的重要变量。

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大学初期的“归属感”显著影响其学业表现、持续在读意愿以及心理健康,且这一效应具有长期性。换句话说,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在这里有位置”,他们更可能坚持下来,也更可能成长得更好。

所谓“合适”,包括专业方向、课程难度、教学方式,也包括校园的整体氛围。比如同是理工强校,加州理工偏硬核学术,MIT更鼓励跨学科探索。所以,同样读计算机科学,可能一个学生在前者如鱼得水,在后者却感到格格不入。

再加上现在,美国大学又频频卷入意识形态之争,有的还因政治压力调整管理方式。所以了解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和表达空间,也比以往更为重要。

扒了扒藤校的录取数据,才发现留学风向真的变了

回归理性

客观来说,藤校依然代表着顶尖教育资源,申请难度也没有降低,而且这在可见的将来大概也不会变。但热度退潮,本身就是理性选择开始发生的一个信号。

不过话说回来,理性也不意味着保守,而是基于目标、结构性思考和长期回报后进行科学决策。

01

建立“路径思维”

升学顾问们常说,留学规划,拿到名校offer并不是终点。这一观点在当下尤为贴切。单纯追求名校光环远不如从心仪职业出发,再反向设计求学路径来得实际。

从这个角度看,会发现精彩机会远不止藤校这个"小圈子"

医学或生物工程作为职业方向的孩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可能更合适,而且该校医学院现在大部分学生还能享受免学费政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格芬医学院和克利夫兰诊所勒纳医学院也提供免费教育和奖学金,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对计划成为环境工程师的学生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全美同类专业中位列第一。

AI时代,数据科学相关职业持续升温。加州伯克利、卡内基梅隆、佐治亚理工学院在这一领域均获得业界广泛认可,毕业生受到雇主青睐。

扒了扒藤校的录取数据,才发现留学风向真的变了

02

决策的原点,是孩子

留学规划的盲目,归根究底的问题在于:其实大多数家庭,卡在不了解孩子。

所以许多家庭在规划时,钻研排名数据、分析榜单、追踪热门专业,却还是忽略了最核心的变量,眼前这个要亲自走这段路的孩子他的兴趣、能力和梦想。

这些看似理性的决策背后,如果缺少对孩子本身的了解,本质上仍是另一种形式的随波逐流。

自我探索虽是长期课题,但在留学申请这一关键节点,现在也有一些实用工具可以帮忙。

比如You SciencePathway U这样的职业倾向测评平台,能通过认知能力和性格分析,匹配出适合的专业方向;

还有像Big Future(College Board 出品)和Major Clarity,可以辅助学生探索大学、专业和职业路径。

扒了扒藤校的录取数据,才发现留学风向真的变了

Big Future(College Board 出品)

稍作尝试,说不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归根究底,真正的好教育,不是押对一所学校,而是让孩子在TA的节奏里走出自己的路。

哪怕这条路,不在“常春藤”的藤蔓里,也照样可以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