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育人质量的“三重门”

一所学校最值得骄傲的声誉,是这所学校曾经和正在培育为数众多且品质优秀的学生。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育人,育人的质量决定了学校的质量,育人质量的品牌决定了学校品牌的质量。

什么是育人质量?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育人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其实一直都没有定论,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回顾国家课改的几次关键性变革,可以从中看出其发展变化的端倪:1978年,“大纲”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01年“课标”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门课程尤其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1个核心、3大维度、6个核心要素、18个基本要点。

学校育人质量的“三重门”

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是国家层面对育人方向的调整和目标的把控,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整体生态和格局。沿着这个脉络进行思考,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三次变革是沿着“知识”“技能”本位,迈进到“教学”与“人”相结合本位,直至完全的“人”本位。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揭示了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根本属性。

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在接受和落实国家对育人质量的定位后,也有一些基于学校的育人质量的理解,下面我想阐释我理解的学校育人质量。

我认为学校的育人质量,有三重属性,需要打开“三重门”。这“三重门”也基本与国家的三次变革想对应,但并不存在迭代的关系,而存在内在的紧密关联和递进关系。这“三重门”是:第一重门,是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升学率。第二重门,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和学科思维的培养;第三重门,则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