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解放学生创造力要做4个“重构”

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是学生的高质量学习。要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必须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的内驱力和好奇心是解放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特级教师符永平总结了自己的四点“重构”经验,建议各位老师收藏~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走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教学设计中,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感到好奇的教学情境设计不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引导学生跟着课堂教学进行思考。

同时,学习方式单一,较少训练学生采用自主发现、质疑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导致一些学生因为某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被“堵”“卡”而直接“躺平”,学生无法到达他们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不能攀登到新的探索区,不能体验到怦然心跳的成就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还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具体要求与方法,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有了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彰显,这是形成高质量学习的前提,也是当下落实“双减”、课堂提质增效的良方。

下面,我结合小学、初中数学九年一贯制创造式教学的课例研究,说明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内在创造力。

一、重构作业,由已知走向未知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充分思考,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

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让所有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并接近“新的探索区”,这是课堂效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是实施打通课前先学、课上探学、课后补学这三种作业的贯通性教学,重新定义作业的结构: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