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里的留守儿童足球队 (4)

加入足球队的那天起,他的理想变了。

那天是2020年9月28日。

这是个寄宿制学校,孩子们课外时间长。有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杨阳走过新操场。一群孩子追着一团纸疯跑,用报纸和透明胶缠成的纸团。汗水挂在额头上,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光着脚跑。纸团子踢没了,就扔沙包,再不然就扔鞋——这就是他们的体育器材。杨阳望着球场上的孩子,那些光着的脚,和脚底下的纸团子。“真的,那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我当时就想,既然来了,总得有点改变吧。别像一日游似的,总要有个交代啊。”

要不,组一支足球队试试?

9月28日下午上完课,杨阳广播通知三四五年级的同学,喜欢足球的到刚竣工的新球场集中。围了个里外三圈。排队选,两个多小时,两轮,有的孩子排三次队。足球不多,先选了30几个。三五个离家近的,就共享一个球。有的球掉皮,有的没气,也发下去。她示范了三个球感练习动作,让孩子们回去练。

“足球新旧不重要,用报纸团子都可以,重要的是你们要努力去练习”。

坚持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想踢球,我就要继续教下去”

杨阳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

“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研究生体育教学专业”,杨阳说,“足球真的就是零基础,只能现学现卖。”不过,对都江民小的老师们来说,现学现卖并不新鲜。“准备退休的老罗教数学,也教一年级的音乐。”数学老师唱一句,孩子们就跟着唱一句。“当然还得教体育、美术。什么都上,不会就学”。要不是退休,老罗还打算报个英语班。

“我们会了,孩子就会了”。

杨阳买了两本足球教材,找了堆视频。“先跟着视频练。我可以接受了,可以理解了,再把动作教给孩子。”每周一、三下午训练。说跑就跑,说跳就跳。学射门,学控球,体能训练。孩子们红着脸,吸着鼻子,喘着粗气。盯着球,牙咬紧,准备射门,空气都紧张起来。一群短裤短袖,冲进大雾。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