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高考现中文题,背后故事不简单(2)

约自13世纪起直至19世纪,越南北方社会逐渐形成官方文书主要用汉字,民间文书主要用喃字,文学创作则两种文字兼用的格局。

甚至文学体裁也是汉、喃平行。如小说,既有使用汉字文言文创作、读上去几乎可以和中国明清文言小说相乱真的《南城游逸全传》,也有使用喃字创作,语言风格相对接近近代越南口语的《金云翘传》。

又如诗歌体裁,既有使用纯汉字和中文格律音韵,和中国近体格律诗如出一辙的律诗,也有使用喃字、越语口语,独具越南民族特色的本土格律诗体裁。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自其李朝太宁四年(公元1075年)即模仿中国进行科举考试,从此成为“汉文化圈”中仿效中国建立科举取士制度的国家,且直到启定四年(公元1919年)才最终废除科举考试,比中国废除科举(公元1905年)还晚14年,可谓世界上最后废除科举制的国家。

越南科举考试长期模仿中国形式,在中国进入明清之后,也几乎同步地采用八股文、试贴诗等作为科举主要文体,以儒家典籍四书五经和特定的注释版本作为解答范本和评卷依据。

越南实际上早在近一千年前就引入汉字作为其“古代高考”的文字,且在当时还是“必修课”。在越南古都顺化,至今树立着82座越南进士碑,上面刻满了历朝历代越南进士的姓名——当然,用的都是汉字。

和同时代中国相比,越南古代“高考”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如殿试等高级别考试采用综合打分制,较当时中国的分等制更科学、更公正。又如自黎朝显宗永佑二年(公元1736年)后,越南就废除了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鼎甲”,这一年是中国清康熙元年,也就是说,在中国清朝大部分时间里,越南只有进士,没有状元。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