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刘亦婷们硬刚《纽约时报》:我的生活,不是你们的流量(5)

热度持续了几个月的平权法案,引起了公众对于哈佛招生标准的质疑。无论是对校友子女的偏袒,还是定义模糊的多样性,都似乎与精英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诚然招生政策具有其复杂性,但在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学生因求学产生的流动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元区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危险的。

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可能属于亚裔、非裔、西班牙裔、拉丁裔等划分标准中的一个,但个体的丰富性却远不局限于此,学校的评判方式也应当趋向多元。

哈佛刘亦婷们硬刚《纽约时报》:我的生活,不是你们的流量一名法学博士曾一针见血指出了亚裔爬藤难的原因:既不是因为精英大学喜欢多样性,也不是因为他们喜欢黑人和西班牙裔,而是他们要排挤亚裔,保持白人精英阶层的统治身份。

在2023下半年,哈佛反犹主义言论的争议和校长克劳丁·盖伊的抄袭事件吸引了众多视线。

作为哈佛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校长以及第二任女校长,这些标签与光环为盖伊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造成了哈佛「追求真理」形象的信誉危机。

最终,盖伊结束了自己不到半年的校长任期,但留下的是公众对于言论自由边界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探讨与反思。

美国大学的评价标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高校在DEI(多元、平等和包容)方面的缺陷……

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哈佛的争议事件不断被纳入更广泛的话语体系之中,也折射出美国教育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哈佛刘亦婷们硬刚《纽约时报》:我的生活,不是你们的流量■去年除了哈佛女校长,宾大、MIT女校长也同样因为学生的言论自由问题陷入麻烦

与很多年前相比,媒体和公众对精英教育的态度,正在转向袪魅。

在投入了庞大的教育成本之后,人们试图去论证,精英教育是否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率。一种更深入的视角是,精英学子能否为促进社会公平而献力献策。

焦虑和期望之间,颇负盛名的名校们也自然成为了被衡量的对象,甚至是被击中的靶子。

哈佛刘亦婷们硬刚《纽约时报》:我的生活,不是你们的流量■精英大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恐怕有一部分是负面的,正如研究社会不平等的哈佛教授Raj Chetty发现,家庭收入排前0.1%的学生在大学申请流程中,在非学术上获得高分的可能性,是中产学生的1.5倍,名校成为了精英再复制的工具

如果以世界的视角来看待美国大学,哈佛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国。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