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失联”7天,藏奶奶家玩手机!该打孩子还是怪家长?(2)

13岁女孩“失联”7天,藏奶奶家玩手机!该打孩子还是怪家长?

整个事件中,奶奶的角色颇为微妙。她出门,女孩就出来吃喝,消灭奶奶家的零食。要说奶奶不会察觉,无论是谁都不会相信。或许在有几十年阅历的奶奶看来,这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孙女闹脾气的一种方式,慈祥的奶奶当然要护着自己的孙女。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问题或许没那么妖魔化,它可能就是一个成长中的插曲,只是被我们这个焦虑的时代放大了。有网友调侃道:“手机充不充电不管,关键是你还有力气玩!有精力玩!”这种带着无奈的幽默,反而消解了事件的一部分沉重感。是啊,能在空房间里“肝”七天游戏,这专注度和耐力,要是用在正道上……算了,这句每个家长都会说的台词,我们还是默默咽回去吧。

13岁女孩“失联”7天,藏奶奶家玩手机!该打孩子还是怪家长?

那么,解决方案在哪里?评论区里有人提议“喜欢手机,可以给她布置任务,完成可解锁一项福利”,这思路有点像游戏本身的“任务-奖励”机制,算是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智慧。但这终归是术,而非道。真正的道,可能在于我们能否放下身段,走进那个“空房间”,不是去抓捕,而是去理解。当孩子能在现实家庭中感受到比屏幕那端更真实的温暖、更真诚的倾听和更有趣的互动时,那个虚拟的“空房间”的魔力自然就会减退。

13岁女孩“失联”7天,藏奶奶家玩手机!该打孩子还是怪家长?

女孩被找到时,有网友戏言:“这7天玩够手机了,以后再不想玩了。”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真正的瘾,从来不是靠一次过量的满足就能戒除的。这场“空房间里的七天”,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以及在新技术面前,两代人共同面临的不适与迷茫。关注焦点不应是那部手机,而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别让下一次“失联”,发生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仿佛隔着一个无法跨越的平行世界。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