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2岁以后,父母只能靠边站(2)

更尴尬的是,你这导航经常还被嫌“语音播报太烦”,孩子直接关静音。

很多父母喜欢说:“等他懂事了再教也不迟。”

这句话听上去潇洒,其实就是鸵鸟战术。

孩子的性格、习惯、情绪处理方式,这些东西,真不是靠一两次说教就能逆天改命的。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惊人,你今天的暴躁,他明天就可能学去冲别人发火;你今天的冷漠,他以后就可能把自己关在角落。

等到青春期来临,你才想临时补救?太晚了。

孩子12岁之前,父母的影响力是最强的。

价值观、情绪管理、学习态度、责任感,甚至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都在这个阶段打底。那时候的孩子,就像一台系统没上锁的电脑,父母输入的每一条指令都能写进底层代码。

等到12岁之后再想改动,代价极高。

因为12岁之后的孩子,心灵的“防火墙”已经升级,家长的输入经常被拦截,屏幕上弹出的提示框就是:“此内容对您不可见。”

我见过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学阶段,孩子总撒谎拖延,父母安慰自己“长大就好了”。结果到了初中,撒谎成了习惯,拖延成了常态。父母开始抓狂,训斥、惩罚、加码,可孩子已经习惯了对抗,你越急,他越逆反。

教育的讽刺就在这,它不是即插即用的USB,而是有延迟爆炸属性的定时炸弹。

你随手丢下的小问题,几年后可能变成青春期里的大炸点,彻底把关系炸穿。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该做的,就是在生活细节里种下好习惯,而不是空喊大道理。

比如,日常选择里示范对与错;孩子情绪崩溃时提供安抚,而不是一味打压;学习上培养习惯,而不是死盯分数;生活上让他承担适合年龄的责任;亲子关系上每天留出几分钟“专属时光”,哪怕只是一起吃个水果聊聊天。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