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那些想要逃离工科“坑”的学生来说,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经过实测,以下三招或许能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出路。
首先,可以先拿C语言小课试水。C语言作为编程的基础语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学生在学习C语言小课时,写两行代码就感到头大,那么很可能说明他们并不适合从事编程相关的工作,此时就应该及时止损,寻找其他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在尝试学习C语言后,发现自己对代码毫无兴趣,而且理解和编写代码都非常困难,于是他们果断放弃了编程方向,转而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其次,要盯紧民生刚需领域。电力、环保、智能制造等行业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岗位目前正处于人才短缺的状态,而且不需要过度拼熬夜。以电力行业为例,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环保行业也是如此,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环保领域的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智能制造则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人才需求旺盛。这些行业不仅就业前景广阔,而且工作稳定性较高,是工科生不错的选择。
最后,可以叠加一层技能。将工科专业知识与管理或数据等领域相结合,形成复合型人才。例如,工科+管理的模式,可以让毕业生既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协调团队和项目。工科+数据的模式,则可以让毕业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据统计,具备这种复合型技能的毕业生,工资能够立涨三成,在二线城市的新能源厂甚至会被直接争抢。以一家二线城市的新能源厂为例,他们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优先考虑具备工科专业背景且掌握数据分析技能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在生产、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在选择工科专业之前,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是国家需要的那5%,还是可能成为就业市场中的“炮灰”?这并不是要打击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积极性,而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工科专业的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兴趣、天赋和能力,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毕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