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正在“偷”走孩子的灵气,却很难被意识到(4)

就像开头视频中被骂的孩子。

如何改变“习惯性反问”?

了解背后的原因,或许我们可以看到:

无法改变“习惯性反问”的背后,本质是自我觉察的不足。

觉察不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的焦虑、担忧和恐惧会涌上心头。

要改善这一点,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

那就是从现在开始,随时记录:自己用“反问”质问孩子的那些时刻。

比如,在手机里记下,

今天孩子问我,“妈妈,我的校服在哪啊?”我的回答是,“就在你房间啊,你看不到啊!”

事后不必对自己做任何的评判,也不要自责,仅仅只是记录:

当时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回应的,以及当时我的情绪是什么。

长此以往,你会越来越容易识别,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最容易情绪上头,抛出伤人的反问。

也就更容易在冲突发生时,及时改变说话方式。

至于到底怎么和孩子说呢,也可以试试以下3个方法:

1、先倾听感受,再表达看法

孩子抱怨和朋友闹别扭,别反问“至于吗?”。

而是说:“听起来你很生气啊,愿意和我说说吗?”

接纳孩子的情绪,再分享建议,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

2、把反问换成商量

面对孩子成绩下滑,别质问“天天玩手机,成绩能好吗?”。

不妨说:“你觉得这次没考好,问题出在哪?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用商量代替责问,孩子更愿意配合。

3、用“我”开头表达感受

孩子房间贴满追星海报,别质问“成绩还好得起来?”,换成“妈妈有点担心这会影响你的学习呢。”

用“我”表达感受,避免指责,后面的沟通才会顺畅。

更多与青春期孩子无痛相处、沟通的心法和技巧,就在我们5月份的杭州线下课:

对话青春期:你的每句话都在雕刻着孩子

在课程中,

我们不仅会深度拆解亲子矛盾背后的成因,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带你掌握与青春期孩子科学沟通的技巧。

更让你在积极转念中领悟,如何调用内在能量和育儿智慧的心法。

这句话正在“偷”走孩子的灵气,却很难被意识到

无论你是想解决孩子叛逆、拒绝交流,还是修复破裂的亲子关系,课程都将为你提供实用、可行的方法。

当你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教育将不再艰难,亲子关系温暖融洽,孩子也会更加鲜活!

线下课程名额有限,

报名已进入最后倒计时!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