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思维的学习,只是盲目的奔跑(2)

回到家,妈妈还时不时地来句“你要学得好,才能变得不一样”。

彼时,我的心里完全没有“思维训练”这个概念,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跟成绩挂钩。

学习好与坏,不是孩子是否有思考,而是家长是否能为孩子提供一个优渥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有个小朋友,家里经济条件较好,课外班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每天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的。

这样的安排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成绩的提升,也是在不断接触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思维方式。

和他相比,我的经历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补习班不多,学习上的负担也显得轻松一些。尽管我努力跟上,但面对同班的同学,压力却越来越大。

其实,这哪里是思维能力的问题,而是起跑线的差异,家长能提供的资源差距,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轨迹。

初中:态度决定未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原本依赖家长的“投入”开始变得不再奏效,学习的真正意义逐渐浮现——那就是态度。

初中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思维的要求也更加高。

而此时,孩子们是否能独立思考,是否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了决定成绩的关键。

有些孩子适应了这种变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而另一些孩子,尤其是那些从小依赖家长“灌输”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反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不断的刷题,曾经带来的成绩优势,这时却未必能继续带来成果。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