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培养习惯方式:让孩子明白养成好习惯是为了什么,引导孩子主动培养习惯。还有,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正向回馈,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女儿小的时候,给她培养读书的习惯,我和她约定,每天饭前看半小时的书。
刚开始,她做得还不错,之后慢慢就坚持不住了。
直到有一次,我和她一起看纪录片,她问我讲解纪录片的人为什么懂那么多知识。
我说因为他看过很多书,肚子里有很多知识。
没想到,听完我的话,女儿就跑去书架那儿翻书,还对我说:“妈妈,我也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从那以后,我经常会刻意在她面前强化知识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中,还会有意无意带一句,想要成为有知识的人,就需要多读书。
果然,女儿又重新恢复了放学后读书半小时的习惯。
其实这件事中,关键点在于,孩子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清晰的目标,当她知道这个习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后,不用我催,自己就会主动去做这件事。
我们经常说,给孩子养习惯为什么难?其实是难在坚持。
培养习惯,是为了让孩子坚持下去,但坚持不下去的,往往是培养习惯的过程。
真正促使孩子持续做一件事的原因,是因为在他的内心,认定这样做是正确的,这样做才能达到目标。
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带来什么?带着目的去强化这个习惯,孩子自然就有了坚持好习惯的动力。
当把习惯变成有秩序的本能后,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父母的教育方法合格,孩子才能真正优秀。”
父母,是孩子的起点。
当孩子犯错时,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不发火,不让当下的错误牵连其他的事情,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当孩子出问题时,如果我们能不把关注点只放在问题上,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
当孩子的选择和我们的期待不一致时,如果我们能克制自己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给孩子培养习惯时,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强迫他重复一个“动作”,而是引导孩子明确培养好习惯的意义所在。
那么相信,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得更自信阳光、幸福快乐。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最好的教育,终归还是要落到言传身教上。
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能抵得过父母把自己本身当成教育。
父母知行合一,孩子才能照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