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4)

面对男孩这个阶段的“叛逆”,父母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史蒂夫·比达尔夫看来,男孩更喜欢秩序感和纪律感,因此父母要学会给男孩制定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男孩才能获得安全感。

14岁之后的男孩,需要从更多男性榜样的身上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这个阶段仅靠父亲是远远不够的,男孩需要从周围不同的男人身上学习技能、男性气质,这个人可能是爷爷、外公,也可能是舅舅、叔叔

这个阶段的男孩暴风成长,男孩好像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男孩父母此刻似乎更加小心翼翼,忧心忡忡,为孩子制定规则、选择合适的引导者显得尤为重要。

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

过度放养,教不出优秀的男孩

优秀男孩的培养,并不是没有方法可循。

史蒂夫·比达尔夫认为,男孩们需要一个活力四射、适合他们天生特质的教育环境。不过,这也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把男孩送进男校,而是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就可以做一些改变。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用大象的要求鱼,那鱼永远都不会优秀”。

正视男孩和女孩生理本质上的不同,特别是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男孩们可能学业上会不如女孩,这或许是孩子的生长发育使然,不要过分焦虑,更不要轻易扩大为“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行”。

史蒂夫·比达尔夫在书里提到了作业问题,不免让人想起前段时间上热搜的“作业熔断机制”

改善学习方法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如果作业实在太多,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让孩子缺少运动(影响身体素质),没时间力所能及的家务(影响精细动作发育),史蒂夫·比达尔夫鼓励父母为孩子着想,出面和老师或学校沟通,给孩子一个更加适合的标准。

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

其次,男孩天生好动、精力旺盛,难免犯点小错,相比严肃的批评与惩罚,表扬、奖励似乎更行之有效。

这几年,年轻的父母们也是越来越愿意去夸孩子了,不过也有父母还不适应,会“羞于表达”。

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中,就给了一个很巧妙的例子:

周末一家人出去玩,回到家后,爸爸不经意地说:“和孩子在一起感觉真好啊,一起踢踢足球,真是一大乐趣啊。”看似是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但对男孩来说可不一般,会把爸爸的夸赞深深地印在心底。

在生活的一些小细节里,有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会有利于男孩建立自我意识。

一个有爱、有积极回馈的家庭在身后,也会大大减少男孩在同龄人中,想事事求认可的迫切心态,从而减少男孩做错事的概率。

另外,史蒂夫·比达尔夫还提到了榜样的作用。

书里提到一位男老师的故事,其实不仅是老师,父母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在一所规模较大的乡村中学中,通常是女孩“独领风骚”的美术课程居然很受男孩的欢迎。原因是,新任美术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男性,而且已为人父。他热情,积极向上,也不失严厉。

男孩们认为这位新老师非常“酷”,因为他的兴趣爱好都是男孩们崇拜的、一心想学习的。他学校组织冲浪比赛,是位优秀的冲浪运动员。此外,他还热衷于各种户外活动。在男孩眼中,三个元素是不可或缺的--酷、魅力四射、充满男子气概。

结果,校园中的男孩猛然掀起一股学习绘画、雕刻和创造的高潮,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这位男老师离开为止。

“酷”的含义很微妙,男孩们可能会一时被外表装“酷”所吸引,但并不会持久。男孩追寻的榜样是那些可以教他们很多东西的、无私的人。

对青少年阶段的男孩来说,行为榜样是和他们相像的人或他们想成为的那类人。在形成自己的性格之前,男孩们会持续寻找自己的行为榜样。

当然,今天外滩君谈论的养育男孩的问题,并不只局限于男孩身上。具体到个体,无论男孩女孩,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只是男孩从统计学的概率上说更大一些。

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

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也不局限于“学习”,更应该把“成长”置于第一位。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