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3)

令人欣慰的是,养育男孩的问题已经早早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今天的男孩父母并不是第一批遇到这些问题的人。世界范围内,每一种文化都遇到了男孩养育的挑战,同时每种文化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只是最近几十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固定不变的解决方案似乎越来越不奏效。不同男孩在不同成长阶段都独具特色,他们成长道路上需要有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男孩父母想要养好一个男孩,首先得先懂男孩。

在《养育男孩》一书中,史蒂夫·比达尔夫将男孩的成长划分成3个阶段:

阶段一

从出生到6岁

婴儿阶段的男孩,其实和女孩没有太大的区别,性别差异并不明显。

在这个阶段,男孩最需要的是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形成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在爱的氛围下安全成长。

在史蒂夫·比达尔夫看来,这个人通常是母亲,原因有以下几点:母亲是最乐意看护孩子的;母亲为孩子提供母乳;母亲喜欢爱抚孩子,慈祥可亲的母亲能给孩子最大的安慰。

如果这个阶段的男孩主要由母亲来抚养,那母亲的情绪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母亲情绪低落、消极厌世,那么男孩的大脑也会发生变化,充满忧愁。

除了不能哺乳,父亲也能提供这个阶段男孩所需的一切,只是养育方式与母亲不同,因此,父亲没有理由缺位男孩这个阶段的养育。

这个阶段的男孩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和照顾他们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并学会信任他们。

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

回归现实生活中,没什么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选择早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但大量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分离更容易让男孩感到焦虑,让他们自己误以为被抛弃了,从而在感情上封闭自己。因此,男孩入托不宜过早。

阶段二

6到13岁

当孩子到6岁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男孩子们开始变得“男人气”十足。这个阶段,男孩需要一个男性榜样的存在,父亲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父亲可以以身示范,教育男孩就会事半功倍。

但在中国,不少家庭教育中,由于工作等原因,父亲这个角色是缺位的,很多孩子和爸爸不亲,甚至有的爸爸直言:“我不会扮演父亲的角色。”

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对男孩。

有研究表明,父亲在家中大多扮演“责任承担者”角色,如果儿子与父亲接触过少,家里没父亲做那个“负责任”的榜样,孩子很难发展出“果断”、“节制”、“有担当”的个性和品质。

父亲角色缺位的男孩,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他们会在学校不守纪律,故意制造麻烦。有研究表明,学校里很多男孩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他们非常渴望融入。如果老师只惩罚他们,不引导他们,那么父亲缺位还是会影响他们继续惹麻烦。

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

男教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他们具有象征意义,男孩会把他们看作某种权威,有时甚至重于自己的父亲。

如果男教师可以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和爱护,赢得男孩的信任,当遇到问题时,通过沟通或许更可以解决,这比单纯的体罚更有效。

但现实生活中中小学各年级的男教师占比越来越低,甚至年级越低,男老师越少,幼儿园阶段的男幼教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这对父亲教育缺位的男孩来说,更为不利。

这个阶段,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榜样是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母亲要退出

如果母亲突然消失,男孩也会发生可怕的转变:为了抑制忧伤和痛苦,男孩的内心深处会关闭与母亲有关系的方面,即他温柔、可爱的一面。日后,他们会变得高度紧张,异常脆弱,在感情上压抑自己,与人交往时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阶段是男孩变成男人的重要阶段,他们会从襁褓之中的可爱婴儿逐步变成以一个酷男孩,如果男孩缺乏优秀的男性榜样,那么他们成为“妈宝男”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阶段三

14岁以上到成年

14岁之后,男生进入了另外一个发展阶段,他们身体内部会发生显著变化——睾丸激素会大幅增加,含量几乎是之前的8倍

这个阶段的男孩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好辩、焦躁、喜怒无常。为了拥抱一个崭新的自我,他们开始发生彻底的变化。

男孩的成长是飞速的,父母似乎有点跟不上这个速度了。因此,这个阶段男孩想要冲出家门,闯出一番天地,而父母却会把他们当成婴儿似的硬生生地关在家里,家庭矛盾也就因此产生了。

养男娃如何“不费妈”?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直言,要先懂男孩

这个阶段的男孩充好了激情和好奇心,他们想不顾一切往前冲,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不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融入。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