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那些理论书籍比较难读也是不争的事实。况且,教师的阅读时间和个人的“啃”读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学校要利用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组织教师集体“啃”读,使之成为“啃”读共同体。
而且,我们要顶住外部压力,既要坚决减少各种非教学事务对他们的冲击,又要不断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确保他们都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去“啃”读。
此外,我们还要通过结对帮读、沙龙论坛、读法推介、以写促读等活动的开展,帮助更多教师走出“啃”读困境。
作为校长,我们要切实担当教师“啃”读理论书籍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带头“啃”读理论读物,又要自觉参加相关活动,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推动教师把“啃”读理论书籍跃上新台阶。
不过话又说回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校长等,都是教师“啃”读理论书籍的“外因”,而教师自己才是“啃读”理论书籍的“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教师只有唤醒“啃”读理论读物的良知和自觉性,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既定目标。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长期坚持的精神,还要有“啃”读理论书籍的智慧。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先要明白自己学习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我们不要盲目跟风,毫无目的地“啃”读那些不切实际的理论书籍,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要只停留在理论的表面上,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需要的理论书籍,尤其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活学活用教育教学理论。
或者说,我们要用所读的教育教学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要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用实践去印证理论,又用实践去反哺和丰富理论,这样的理论学习才有价值和意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啃”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