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为什么说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5)

“文革”后期,一天上课时,一个学生向我“揭发”一位同学骂我,那位学生连忙站起来,辩解说:“造谣!我没骂。”

“骂了!”

“没骂!”

“你不诚实!”

“我就没骂!”

“揭发”的学生怒气冲冲地要把“证据”亮出来,我赶忙阻止说:“不必说了。”

然后对全班学生说:“我上小学时也骂过老师。有一次,我对老师的批评不满,就给老师起了个很难听的外号。我大了,才认识到骂老师不对,一直想找老师承认错误,可不知老师现在在哪里。因为我13岁离开老家后,再没见过这位老师的面。”

当天晚上,我来到这位同学的家里(该生的家离学校很近)。一进门,该生就说:“于老师,我错了,我不该骂您!”“怎么,骂老师?”家长一听勃然大怒,不问青红皂白,举手就要打孩子。

我急忙拉开说:“是老师说话态度不好,批评的语气重了。”接着,我把该生的优点说了很多很多,说得该生竟然哭了。家长一再说好话,说当老师如何如何辛苦,学生如何如何难教,等等。

从此以后,一家人对我非常客气。——蹲下来,才能和学生推心置腹。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学生魏亚军和刘扬偷黄瓜一事。我得知魏亚军偷黄瓜一事后,为什么迟迟不找他谈话,而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联想到小时候的我,心情立刻平静了。是啊,自己小时候又当如何?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下了。三四天之后,我只对着他的耳朵悄悄地说了一句:“亚军,偷来的黄瓜好吃吗?”

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一次,张庆老师问著名思维科学家、《相似论》的作者张光鉴教授:“以学生为本应该怎么理解?”张教授说:“很简单,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

老师和学生相似,我以为就是蹲下来看学生,或者说,想一想孩提时代的自己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学生在一起。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首页上一页...2345 5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