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少子化趋势下,高校是否会出现生源危机?(3)

研究认为,在此循环机制下,如果未来仍然大幅度超常规地扩大招生规模,那么进入高等教育系统的学生就会增多,彼时在校生规模即系统承载量也会变大。一旦规模承载量超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自身能够承受的最大阈值,就会导致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不协调,进而打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最终引发高等教育生态危机。

如何应对高等教育“生源危机”

该研究认为,在2038年左右“生源危机”全面来临之前,应该抓好用好未来14年战略窗口期,发挥人口预测在教育战略规划中的前瞻作用,促进高等教育生源需求与人口供给的适应性可持续发展。

研究者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一方面,面向传统适龄生源,提高实际生源转化率。未来高等教育将成为新增劳动人口的“基础教育”,应当采取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举措。一是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废除高考报名限制,同时实施按照生源地考生人数来均衡分配招生指标的制度,促进外来务工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均等化;二是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高中,解决高等教育入学前阶段的入学、辍学等问题,防止适龄生源中途流失,有效缓解生源供给不足;三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供给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奖学金和经济支持、优化留学生支持服务、开展文化交流和活动、提供就业机会等,以吸引国际生源来补充国内生源供给。另一方面,打破传统招生限制,扩大生源基本面。高等教育不但要满足传统生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还要满足“非传统生源”对继续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研究者还建议,建立生源监测及其危机预警机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人口数据统计,建立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社保等共享开放信息平台,实现多部门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与动态更新,为密切监测地区人口变动趋势和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生源供需状况提供及时权威的数据服务。

另一方面,建立高等教育生源预警及退出机制,做到早研判、早预警、早应对。高校管理者应具备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所在地区的出生人口数量、高中毕业生人数、高考报名人数和高校招生规模以及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等系列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当风险数据达到相应等级的预警阈值后,第一时间向高校发出生源危机预警,并对其实施优化专业结构、调减招生计划、政府接管、合并收购等措施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源危机。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