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松弛感”的孩子,怎样才能培养出来?(3)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它可能导致孩子变得敏感多疑,内心充满冲突,甚至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那些总是爱说“不”的父母。他们似乎总是在挑剔孩子,不管孩子做得多么好,都难得到一句肯定。

孩子为了博取父母的认可,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努力塑造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形象。但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其实充满了自卑和防御,真实的情绪得不到释放,焦虑和紧张就像是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的心灵。

03

还有一种父母,他们喜欢掌控一切,从孩子的日常起居到人生规划,都要插手。

这样的孩子,虽然物质上或许并不匮乏,但精神上却很难独立。

他们可能会变得低自尊、焦虑,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就像小琳,一个非常努力的女孩,但因为父母的过度控制,她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长期笼罩在自我怀疑和内疚的阴影下。

然而,也有一些孩子,他们成长在充满爱与接纳的家庭中。这些家庭的父母,深知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他们接纳孩子的错误和脆弱,培养孩子的“钝感力”。这样的孩子,就像拥有了一面坚固的心灵盾牌,变得更加勇敢、自信。

就像一位聪明的妈妈,即便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了,但她还是坚持每月为女儿存一笔“分手费”,这份底气,让女儿有勇气与不喜欢的人、事、物说再见。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在这样一个松弛有度、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

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自我认知和行为的调整,重新找回那份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试着放下受害者心态,跳出原生家庭的枷锁,真正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此外,多接触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物,调整作息、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心灵的敏感性。

这些做法,都能帮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和与松弛感。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好坏优劣,在孩子心理状态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即使错过了宽松的成长环境,我们也要学会爱惜自己,努力保持平和、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