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明了,理直气壮,不躲不藏。
可能有人会问,那她当着你的面不说脏话,她还是会背着你说脏话呀。这极有可能。但让她从此再也不说脏话,本也不是我的诉求。
我对她的请求是:如果她说脏话(或者其它行为),引起他人感观上的不适,我请她本着尊重他人感受的原则,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她还想和这个人保持平等友好长期的关系。)
但如果,她说这些话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是开心附和且觉得很酷的状态。她和她的朋友不在意,我又有什么干预的权力呢?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圣女,我只想她成长为一个有同理心,尊重自己以及他人感受,自由且明白自由边界在哪边的普通人。
成年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时常进入一个误区:
明明是自己在对孩子提要求,请求孩子配合,但非要包装上一些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以为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并且孩子必须心悦诚服,否则就是他们思想有问题。
但常常,思想有问题的是我们。
我不是你妈我稀罕管你吗?我苦口婆心不都是为你好吗?我现在不管你,难道等你以后在社会上被毒打吗?
但这些过于通顺的逻辑背后,是对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双重控制: 是我们既要孩子服从,又要证明自己有理,还要孩子心甘情愿毫无怨气。
而孩子发自本能去反抗的,往往便是来自成人自以为是的“教育”和控制。
当我们对孩子诚实,请他们尊重我们的感受,她们金子般的心有能力为了爱而做出改变。即使这样的改变不容易,她们也会为之努力。
前提是:我们得有坦诚相待的勇气。以及,我们有能力去尊重她们的感受,因为爱而做出改变。
脏话“风波”前后持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
就在我为自己阶段性的教育成果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天,我带着玛雅去美术馆看展览。刚好遇到我喜欢的艺术大师的展览。
我和队友正为他一流的“反讽”象征啧啧称奇的时候,玛雅指着一个展厅里的雕塑问我:
它为什么可以这样?(竖中指)你不是说你不喜欢吗?为什么我们来看这个?
我…一时语塞加词穷,陷入了无尽的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