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被尊重,没有生长出充分的自主能力和偏好表达习惯,没有滋养出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内生动力,总是在大人的威权之下唯唯诺诺,那么,到了孩子渐大的年龄,看似应该能自主判断的时刻,他却丧失自主的动能了,对自己的人生呈一副淡漠的弃权状态。
所谓“木桶理论”还是“长板理论”,其实还只是表象,更为根源的,关涉的是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个体的价值选择。
只有当我们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而是视为亲密的伙伴,你会发现,孩子自会呈现其长短,或早或晚,天赋才更加可能显现,而不是被自以为高明的父母们无视或忽略。
作者:彭晓芸,哲学博士,前知名评论员,现任大学老师,致力于儿童哲学教育及自然教育探索。公众号“一寸教育”及“好生活的哲学课”的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