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烦恼加倍?该如何面对总是“扫兴”的父母(2)

在请来的母亲身上的镜头面前,邹雅琦赤裸地表达了自我。“我的青春并不是用你的青春换来的。我恨你,但我也很爱你。”邹雅琦对这位扮演母亲的人说出了真正想对母亲说出的话,这位“妈妈”也很好地共情了她的感受,给了她一个拥抱,在采访中,她表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疗愈。

让烦恼加倍?该如何面对总是“扫兴”的父母

/艺术实验《重金求母》@邹雅琦/

如果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成人之后的孩子已经背负巨大创伤,或许她也不想再面对“扫兴”的父母,而是会选择隔离自我疗愈但在一切还来得及挽救之前,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总是“扫兴”的父母?

让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去剖析这个问题:如果14岁的女儿并不在意母亲的扫兴,那么可能也不会不快乐。而通常不快乐与扫兴发生的真正原因就在于,父母与孩子需求的教养方式的错配。

让烦恼加倍?该如何面对总是“扫兴”的父母

/Remko Heemskerk/

一堂讨论父母教养方式的课

在C计划课堂上,我们带领孩子批判性阅读王朔著《我是你爸爸》时,将父母的教养模式以“支持”与“要求”作为标识分为四种。即高要求、高支持的权威倾向型;低要求、高支持的放纵倾向型;低要求、低支持的忽视倾向型;高要求、低支持的专制型

让烦恼加倍?该如何面对总是“扫兴”的父母/ C计划课程专属用图,版权归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我们需要带着孩子们去认知这四种不同的倾向,进而让孩子考虑自己的需求,并使用量表工具评价父母真实的教养方式。我们需要让孩子看到亲子关系中不快乐的部分是来源于需求的错配,但这不代表关系中一定要有一个“罪犯”,我们也不能把一切不如意都归结于父母,而是需要通过反思重新审视自我以及来自家庭的影响,尝试通过沟通去改善现状。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