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是怎么带孩子暑期游学的(2)

这亦是我近年来游学过程的一个习惯,即看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景观型村庄,我会提醒自己和孩子们重点关注那些鲜有改观的原始村寨。原因很简单,这些村寨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更原真、更淳朴、更自然。我不是乡村传统的坚定恪守者,我当然也明白任何村庄都会流变、都要流变的道理,我只是想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与思考乡村的流变过程,即现在我们看到的光鲜亮丽的村庄,此前的原初状态是怎样的。

我们要保持清醒,甚至不妨养成某种定式思维,我们的目的地不应止于导游图上绘制的或导游带我们去的那些地方,真正丰富我们见闻与扩展我们智识的,往往是那些不在导游图上的地儿。说得形象一点,我们每到一处,除了观赏璀璨皎洁的“月亮”,也要看看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星星”。

我们的第三站,选择在中国乡村篮球运动的朝圣之所——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的“村BA”所在地。在去往台盘乡的大巴上,邻座好客的小妹提醒我,“大叔,你现在来的不是时候哟,前一阶段的总决赛已于上月底打完了,下阶段的比赛要到10日才进行”。

我笑着回答,“没关系的,谢谢你”。我心里很有底气——非盛况空前、非万人空巷、非比赛日的样子,才是我们真正想要见识的东西。出发点很简单,我们不是过来看特定时期举行的各种表演与展演的,我们要看村庄和村民的日常样子,探寻为什么他们将篮球作为日常生活方式。

此外,我们游学过程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高铁、普通火车、长途汽车、公交车及摩托车,没有选择自驾。相比自驾,乘坐公共交通,能增加孩子们与当地人的接触机会,更多地互动与交流,必然引致更多的知识与能力习得。

我承认,我的线路设计、活动安排、交通选择都存在明显的社会学乃至人类学偏好,固然与我自身的专业相关,但我也真心觉得,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受益,真正浸润到当地文化中去,成为深度游历者,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某某到此一游”。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