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改革 如何培养更多好医生?(5)

在熊思东看来,近十几年来,国内的规培是规范、成系统的,和较早开始实施规培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做得并不逊色。高磊认为,尽管现在规培整体做得不错,但各个地方没有同一性,出现复旦模式、华西模式、协和模式等,缺乏全国统一标准。

生活在南方某城市的李洲,现在是一名三甲医院病理科的副主任医师。距离他从医学院本科毕业,已过去20年。2007年,他所在的医院推荐他以定向培养的方式读研究生。李洲回忆,2010年硕士毕业时,正好赶上当地开展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他所在医院那年也成立了儿科和妇产科两个规培基地。

李洲表示,一些医院开展规培,更多从自身需求出发,并未过多考虑规培后医生返回自己医院,规培内容是否对口的问题。

2017年,他曾到一座县城出差,当地一家医院院长告诉他,“我把医生送到你们医院规培。规培时在你们医院学习的是微创的腹腔镜手术,但县城医院没有相应条件开展这类手术。规培医生回到县城后,还要重新学习开腹手术”。在李洲看来,这样“不对症”的规培,使得培训完,医生回到所在医院的临床意义打了折扣。

葛均波分析说,目前,国内规培制度已完全建立,但执行时又存在问题。比如一名本科毕业的临床医学学生,不考研情况下直接进入规培阶段,需要在消化科、呼吸科等多科室轮转,之后通过执业医师执照考试,可以开始看病。但规培这3年,这名医学生没有学位,最后只能拿到执业医师执照。这和当时同一批考研、考博的医学生又有点“脱节”。

现在全国不同地方、不同医院的规培时间仍不一致,有的医院两年,有的医院三年。葛均波提出,这方面全国应统一,不能说在一线城市规培要三年,到了其他城市就降低标准为两年。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