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工商大学就读一个多月后,在看到本科985的同学仍然在纠结“三战”考研的报考学校时,何亚情觉得,如果自己去“三战”的话,可能会把自己驱赶进更加黑暗的境地。这时,她为此庆幸,“不管这是什么样的‘岸’,好歹现在我已经在岸上了。”
在新的校园,何亚情逐渐找回了生活状态,她惊讶地发现,相比自己本科的老师,这里的老师教得更基础、更细致;这里有更多的自习室,还有直饮水、独立卫浴等更加便利的生活设施,这让她的读研生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兴趣驱使下,陈好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她自动忽略了本科、硕士所在学校在硬件、平台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她的想法简单而纯粹,“终于可以学数学了,好像因为这一点,我觉得现在的学校特别好,老师很好,同学很好,一切都很好。”她认为自己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弥补与数学错失的这些年里她所错过的一切。
陈好和本科同学仍有来往,大家虽走向不同人生方向,进度不同,但她并不焦虑,“后来发现大家各有各的苦,读研的忧愁毕业、忧愁发论文,本科毕业工作的担心被裁员、被老板压榨,我反而因为滞后一点过得更轻松,只需要学明白数学专业课就行。我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可能性。”在陈好看来,即使“双非”硕士可能会让她未来读博深造的规划之路有所不平,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选择,她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机会成为一名数学博士。
失去了曾经作为骄傲资本的名校身份后,陈好并不沮丧,她反问道:“为什么要放下骄傲呢?我一直挺骄傲的,能学我喜欢的专业这不值得骄傲吗?”
袁孟同样将读博纳入到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在人大读本科时,他从未想象过自己想要成为一名新闻传播学的博士,他明确知道只有通过读博,才能改写自己的最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