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印象中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么说时,我特别特别震惊。小时候他特别有原则,给我订的规矩不多,但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在帮我建立心里的“那杆尺”。
当他觉得我自己的“尺”立起来后,他就在学着退出, 让我学着靠自己心里的“那杆尺”来衡量判断如何做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这也让我清楚地明白,对待小D的养育过程中,我需要“先立后破”。立规矩,是为人父母的本份,而懂得“认怂”,更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高三那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真的紧张了,害怕自己不能如愿进入想进的学校和专业。当时就在犹豫,是不是填个稍微差一点的求稳。那天放学回家,我询问了爸爸的意见。
-爸爸问,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说,害怕自己无法进入那个最好的学校,进不去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努力过就不会白费,最怕的是没有全力以赴的事后后悔。
-可是,你们真的不希望我上名牌大学吗?
-当然希望啊,但你是怎样的人,不来自于你上一本还是二本的大学,是否是名牌大学,来自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
每个人,无论再怎么成功最终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晚上睡在一张床上。真正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一定不是吃得有多好,床有多贵,一定是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再后来,毕业要找工作了,我被一个外企录取了,当时的录取率特别低,好像是几十万应届毕业生里选了十几个人。但是公司总部在北京,需要我离开自己的家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