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年级时,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点,还是特别羡慕伙伴们的自由玩耍时间。我这次改变策略了,问爸爸,“那为什么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呢?”
爸爸说,“因为,我和你妈妈都觉得,可以花时间给爱的人,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家的家庭观。”
这是第一次父母让我明白“家”的含义。但更让我受益的反而是,之后的每次当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可以”时,他从来不会去贬低其他孩子,告诉我“他们那么皮不好”这类话的,而总是告诉我,“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行为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因为。。”
这给了我非常强大的一个认知,要不要和别人一样的参照物,永远不是对方好还是差,永远是自己内心的标准。
我可以和别人不同,这让我有勇气去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别人也可以和我不同,这也让我一直有很大的包容心去理解他人。
爸爸从小对我规矩很严格。
小学前都必须晚上8点入睡; 可以有选择性地买玩具,但每买一个玩具必须买两本书; 吃饭时不能说话,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频繁夹等等。
不过,爸爸每次给我立规矩时,都会告诉我,他为什么这么要求我。小学生水平的我,自然很容易被爸爸的口才和权威震慑住,都觉得被说服了。
上了初一后,有一天爸爸把我叫过来,和我说,“爸爸其实不是所有的事都懂的,你现在上中学了,你会学到很多很多爸爸也许都不懂的知识。
所以接下来你遇到问题,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当然,如果你需要和我们商量,也可以的,但要记住,爸爸说的只是供你参考,因为爸爸真的不是什么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