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不敢招生:谨防导师博士关系为钱所困(2)

当然,不缺经费的博导也不少,有的人还在呼吁增加博士生指标。

导师博士关系出现异化苗头

在一些高校,无项目不博导,无经费不招生。值得警惕的是,由于项目、经费等原因,部分导师与博士生的关系出现异化苗头。

——有的财大气粗,有的捉襟见肘。

南京师范大学硕导王俊(化名)说,对于博士生补助的费用,“文科导师捉襟见肘,理工科导师觉得九牛一毛”。王俊的导师曾与一位工科博导聊到项目经费,该工科博导说:“你们文科一个项目20多万元,我随便一个项目就是2000万元。”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虽然部分文科老师能有不少横向项目,如政府项目等,不愁经费,但多数文科老师主要依靠纵向项目,如国家社科类、教育部、省社科项目,这类项目中标率低、经费少、结项速度慢。“有的老先生干脆不招生,找手上没课题的年轻老师帮忙,比博士生好用,花费还少。”王俊说。

还有博士生说,一些很想读博的学生主动提出自己交这份钱,搞得导师有些为难。

——有的导师觉得自己像个“跑项目”的,博士生觉得自己像个“打工仔”。

有高校老师表示,理工科有所谓“大老板”和“小老板”,前者出钱,后者出力。“小老板”多为助理教授和“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别号),负责带博士生,博士生带硕士生。一些理工科博士生入学后可直接参与博导的科研项目,做实验、写论文、申请专利等,还能带硕士。而文科尤其是历史、哲学等,博士生在博导的科研项目中能做的有限,如资料搜集、整理等,博士生需要在博导的学术训练下具备学术素养与能力,二者更像“带教”关系。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