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自普通家庭,出国读书的钱要一家人扎紧裤腰带过日子。然而,学成回来的就业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由于国内外培养模式不同,即便是同样的专业,所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回国之后在就业时,应用模式不同,可能会面临着不同的技能要求。
同时,留学生对国内市场和行业现状不了解,对国内人才政策不了解,在求职时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上述《报告》显示,超三成求职者用4个月以上的时间找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定位过高,对于就业市场不了解,和缺乏就业所需的相应实习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成为海归面临的大山。
此外,薪资待遇现实也令很多海归难以接受。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刊发的《“新生代海归”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新生代海归”的平均月薪为12426元,其中本科生8929元,硕士11722元,博士15093元。尽管与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本科生为5417元,硕士生为8778元,博士生为13849元)相比,分别高出3512元、2944元、1244元,但其优势并不明显。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海归回流呈年轻化、高知化趋势。根据调研,57%的受访者薪资不及预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仅有6%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收入超过理想情况。
大多数海归并不满意这个薪水范围,留学开销巨大,工作多年可能都无法回本。
但如果留学只从经济回本的角度上考虑,实际上是窄化了留学的效用。
针对于是否应该留学,如何看待留学难回本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出国留学不能只算经济账,出国留学只是成长路径的选择。留学值不值,从绝对经济账角度看,肯定不值。从收益上看,伴随出国留学越来越常态化,“留学生”三个字已经没有特殊价值,绝大多数留学生早已经成为普通大学生。近年各种调查都表明,留学生的起薪均大幅度下降,甚至仅有三四千元。但留学的价值不能仅仅算经济账,更应从成长角度来算这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