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天心区仰天湖桂花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跳绳。新华社发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在学习编程。新华社发
在重庆北碚区水土街道两江云顶小学,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玩魔方。新华社发
开学不到半个月,不少家长、学生已经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双减”带来的变化——学校的课后服务多了,学生在校时间长了;课外作业少了,而且都在学校写完了。以往家庭里“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情景少了,匆匆忙忙奔波在补习路上的焦灼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亲子时光。
一方面,家长们感叹孩子的学习、生活节奏终于回到了正轨;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一些刚刚从焦虑紧张的“教育战车”上“下车”的家长,心中依然有着疑虑——“孩子总要面临选拔考试,这样的节奏能维持多久?”
考试,始终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指挥棒。在“双减”意见中,对于“考试评价方式”有着这样的表述:“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出台的新中考方案中,也出现了增加“校额到校”名额、一些科目开卷考试、一些科目的考试取消百分制转而采用“等级赋分”(成绩分为ABCD几个等级)的方式计分、增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