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严禁资本化让学科培训不再是“生意”(2)

需要指出的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从严监管,并不是一刀切禁止校外培训,而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依法依规,在规定的时间与范围内开展培训,不得进行超标超前培训。进行学科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在禁止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培训后,可以转型进行非学科培训,包括素养培训、成人培训和技能培训等。

鉴于这次出台的监管措施力度前所未有,对校外培训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妥善落实,也极为重要。不论是机构退市、剥离学科培训业务,还是转型,都会涉及部分培训机构的员工失业,以及可能出现的退费等相关问题。各地在落实监管措施时,要制定稳妥推进培训机构从营利性转向非营利性的方案。此次意见,也已经为此明确了试点工作要求,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为全国试点。

“双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此间舆论也曾担心,仅仅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如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中高考仍用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选拔学生,学生的成才选择单一,中考时的普职分流成为事实上的普职分层,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就依旧存在。而在节假日、寒暑假不能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下,家长就会请私教,或者送孩子去地下培训机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培训乱象更难治理。这也是在落实“双减”措施时,必须直面的问题。

因此,在禁止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遏制学科培训逐利后,应该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要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展高质量假期托管,以及进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双减”,真正把学生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如此,也才能反过来规范学科类培训的资本化逐利倾向,回到发展兴趣、拓展素质的培训正轨上来。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